净利已降4成,光明乳业何以至此?
在从坐拥“中国乳业第一股”光环,到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之后,光明乳业新鲜出炉的业绩报告也未能扭转市场的质疑。
3月20日晚,光明乳业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从财报数据来看,不论是去年第四季度还是去年全年的业绩,光明乳业都出现了显著的下跌趋势。
2021年底,入职超20年的黄黎明接棒董事长一职曾引发热议,意在带领光明重启辉煌。但现今看来,这并未给其低迷的业绩带去提振效果。这个昔日高光不断的乳制品巨头,真的再难回到过去了吗?[b]
[/b]
一、营收、净利双双大幅下滑,牛奶卖不动了?
光明乳业2022年总计实现营收282.15亿元,同比下降3.39%。按细分品类来看,液态奶收入160.9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57.03%;其他乳制品收入80亿元,占比28.35%;牧业产品收入26.41亿元,占比约为9.36%。
可以发现,液态奶是其营收的绝对贡献者。尽管光明乳业有致优、优倍、优加等系列鲜奶品牌矩阵来打造多品类的液态奶产品结构,但从结果来看,产品多元化在当下并没能给光明乳业的营收带来可观的改变。财报显示,其液态奶产品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去年减少了5.90%,毛利率仅为26.08%,同比减少1.07%。
此外,从利润角度来分析。光明乳业2022年净利润为3.91亿元,同比下滑高达31%,这是光明乳业近几年来最大幅度下降的情况。2019-2021年这三年里,其净利润分别为6.82亿元、7.85亿元和5.67亿元。
光明乳业在财报中对此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乳制品消费增长趋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液态奶、其他乳制品收入同比下降,经营效益受到较大挑战一笔带过。
而我们深究其中,不难发现导致利润减少的最直接原因是营业成本开支的增加,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用于大规模收购和对外扩张。一直以来,光明乳业为避免与全国化乳企正面硬刚,转而集中有限资源进行差异化竞争,为此在国内收购了不少优质资源标的。
比如,2019年12月,光明乳业收购了江苏辉山的有关资产;2020年,光明与银宝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华东、华北地区的产业布局;2021年年底,光明乳业又斥资6.12亿元收购青海小西牛乳业60%的股权,以加强在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
二是,资金用于加强自身乳制品冷链物流建设。光明乳业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已打通和覆盖长三角地区,目前计划将在全国多地建立起更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解决不同地域不同场景冷链痛点,来为全国性业务布局做支撑。
在以上战略扩张下,光明乳业的营业成本不断激增,对利润的影响显然也愈加凸显。历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成本已从2018年的139.93亿元快速上升至2021年的238.46亿元。2022年虽略微回落至229.52亿元,但整体仍处于高位。[b]
[/b]
二、资产减值风险加剧,现金流端承压下行
众所周知,食品零售行业向来被称为现金奶牛,也是最吃现金流的行业。存货的增加及现金流的吃紧是值得警惕的事项,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这两项业务指标的恶化往往是危机爆发的源头。
事实上,光明乳业的存货已从2019年的23亿元激增至2022年末的41.97亿元高位,其有关存货的资产减值损失在2022年也已达1.2亿元。换言之,在鲜奶产品保质期极短的常理下,光明乳业过高的存货很容易过期,出现滞销,最终导致资产减值,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我们再次对财务指标深剖还发现,2022年光明乳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49亿元,同比2021年的32.03亿元大幅下降了17.31%。
对比同行来看,伊利这一指标在2020-2021年分别高达114.34亿元和310.8亿元;蒙牛则分别为92.25亿元和80.92亿元,两者均远高于光明乳业。
不难发现,26.49亿元的现金流可以说只是刚过及格线而已,够维持当前规模的经营活动,但并不具备给企业提供长期造血的能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光明乳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锐减,在2021年之前的三年还维持在20亿元之上,到2022年末仅为6.67亿元,同比骤降67.59%。
如此一来,光明乳业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基于以上谈及的战略规模扩张下的经营活动在不断耗用大量现金;另一方面,目前其现金流还需抵御高额存货带来的资产减值风险。这对于现金流本来就异常紧张的光明乳业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而为了改善现金流吃紧的境况,光明乳业也进行了一些将本增效的手段。比如,2022年就大幅缩减了广告营销费用开支,这两项费用开支仅为8.14亿元和5.64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4%和13.8%,远不及蒙牛乳业和伊利股份的零头。
虽然收缩这两项费用短期内可以节约成本开支,但这对于本就需要长期投放营销才能提高品牌声量的乳制品行业来说,如何突破降本增效下的营销投放这一瓶颈,则是光明乳业需要长期思量的课题。[b]
[/b]
三、高管动荡,食安问题频发
如果说光明乳业2022年业绩在微观层面更多代表的是投资者关心的投资价值,那么,高管频繁换帅和食品安全问题则给自身带来不少宏观层面的舆论影响。
据统计,从执掌光明乳业15年的总经理王佳芬离职,到接替王佳芬的郭本恒因贪腐落马,董事长张崇建和总经理朱航明走马上任;再到濮韶华、黄黎明继相继挂帅董事长。这期间光明乳业已有5次换帅,这在乳制品上市企业中是不多见的。
诚然,高管换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像光明乳业这样过度频繁,显然会导致自身战略方向、经营策略长期处于摇摆状态,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价值发展。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购买乳制品所关注的头等大事,而光明乳业却多次被点名。比如,2021年,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光明乳业生产的1批次光明植物黄油存在产品氧化变质的问题,被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并依法予以查处。
不仅如此,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光明乳业旗下多个持股企业在食品抽查中多次发现问题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
尽管光明乳业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整改,但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对其自身负面舆论影响是肉眼可见的,这也是光明乳业未来需要做出改变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