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与“研”值双双爆表,这个园区何以“C位出道”?
烟花三月,正是一年好时节。当春天的脚步轻轻踏入中建国际智慧谷,满园春色竞相绽放。这里是一方群英荟萃、生机勃勃的创业热土,也是一座拔地而起的科创高地。活力四射的中建国际智慧谷始终以昂扬之姿,积极回应时代命题,以“颜值”叠加“研值”,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颜值拉满”,园区秀出新高度
早春的中建国际智慧谷,宁静而美好。和煦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园区的草坪像一块被阳光揉碎的翡翠绒毯。三月新发的草芽洇出层层叠叠的嫩绿,晨露未晞时望去,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草尖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创业者的脚步刚在路上叩响,微风拂过,金黄的金盏花花瓣载着园区的蓬勃朝气,迎风飞舞。
在这里,无数创新、创业的种子正在春泥里悄然萌芽。
临湘江、倚岳麓、瞰后湖,碧水倒映山峦,绿荫环绕步道,这是中建国际智慧谷园区环境的真实写照。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最喜欢饭后在园区散步、休憩。躺在草坪上晒晒太阳,喝喝咖啡,真是一种享受。”不少园区企业员工有感而发。
中建国际智慧谷秉承着“建设低容低密的花园式生态办公空间”的设计理念,凭借1.2的容积率、40%的绿化率,一个“高颜值”的科创产业综合体最终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俘获了众创客们的“芳心”。
如何将园区的美学属性和科研属性深度融合,将其打造成更加优雅、舒适的产业园区?
中建国际智慧谷独具匠心,打破传统办公概念,将办公区域与花园景观结合,最大限度实现场地内部的可达性与连通性,使得休闲、商业、社区等区域实现“无缝连接”。
“之所以会落户在中建国际智慧谷,我主要看中了这里花园式的办公环境。研发是个费脑子的行业,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办公,确实能让人身心愉悦。”湖南手拉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丽英也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
如今,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园区,两边树木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绝美风光。
“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区位优势,我们聚焦于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努力为园区创业者打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二、“研值爆表”,激发新动力
巍巍岳麓山,从这里走出了百万优秀青年学子;悠悠“智慧谷”,这里是无数创客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中建国际智慧谷坐落于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以下简称为“大科城”)核心区域。作为省、市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大科城位于湘江新区核心区,是全省科教资源最富集、科技人才最云集、信息交流最聚集、创新知识最密集的区域。
依托大科城独特的资源优势,迎着创新创业的春风,中建国际智慧谷筑巢引凤兴产业,深耕厚植重研发。园区坚持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运营,助力园区企业实现发展腾飞。
目前,园区内已聚集了400余家注册企业和40余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其中还不乏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园区80%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已有1594项发明专利及软著,2家企业攻破卡脖子难题,3项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科技成果倘若敲不开“市场的大门”,大量成果就会被“束之高阁”,这是当前制约科技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痛点。中建国际智慧谷园区企业又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大市场?
比邻星科技是中建国际智慧谷一家为科研和教育行业提供智能机器人系列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2001年,我来到岳麓山下求学,在湖南大学踏上钻研‘机器视觉’之路。15年后,我决定回到湖南湘江新区创业。”谈到当年的创业历程,周博文感触颇深。他表示,比邻星科技与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以此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如今,该司已有7大系列近30款机器人产品,累计服务全国2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
无独有偶,森鹰智能董事长唐少林也是从中建国际智慧谷园区周边高校——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优秀校友。
“借助园区这一优质平台,我们和湖南大学超算中心合作,在森鹰智能与中石油天燃气管道巡检、国家电网巡检等相关运用场景中,利用大模型、大数据算法提供的超强算力,以展开全方位紧密合作。”森鹰智能董事长唐少林介绍,因为有了周边高校的人才、技术加持,有利于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在低空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长沙半导体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也是园区企业产学研融合的典例。自成立以来,研究院通过“湖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院士工作站等载体,累计引进多名专精人才,与多国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为长沙打造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中建国际智慧谷,这样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例如,华锐技术荣登IDC中国新兴金融科技50强榜单,融云北极星被评为“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数科创企业在这里创造了一段又一段的创业佳话。
中建国际智慧谷聚焦数字信息、人工智能、高技术服务业三大产业,致力于打造“高研值”产业园区。培育高层次人才,为科研创新而服务,这是中建国际智慧谷一直保持的初心。
目前,中建国际智慧谷已初步形成以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为支撑的高校科创转化中心,华锐分布式技术实验室、湖南省感光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腾讯云研发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研发中心,真正实现了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三、梧桐花开,百凤自然来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个“高颜值”“高研值”并存的园区究竟做对了什么?
筑“暖巢”,搭“好台”,“百凤”自然来。
城市之争、创新之争、GDP之争……所有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之争。中建国际智慧谷也深谙此道。但千里马再好,也得遇到伯乐。如何加强引才聚才环境建设,让“千里马”竞相奔腾?这成为中建国际智慧谷近年来的“主线任务”。
作为湖南省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之一,中建国际智慧谷由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并被纳入新区“一城五基地”重点科创基地建设范围,分东、西两区建设。该园区位于大科城核心区域,总投资约40亿元,交通便利,周边高校遍布,科教、人才资源丰富。
湘水涛涛,尽显湖湘英雄本色;登麓望远,更知壮志凌云。岳麓山下,走出了百万优秀学子,为该园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据统计,该园区周边共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为代表的几位国际顶尖技术人才“两院”院士33名,国家杰青66名,科研人员2万余名。因此,此地被誉为“湖南人才高地、科创企业福地”。
那么,如何筑好“人才反哺巢”,做大“朋友圈”?这也是中建国际智慧谷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作为一个科创园区,我们要‘把服务人才、留住人才’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人才“请回来”,还想“留得住”,筑好“暖巢”是关键因素之一。
中建国际智慧谷西区人才公寓的改建就是该园区重才、爱才的体现。
据悉,人才公寓共有四栋,总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以现代北欧设计风格为主,浪漫温馨。“我们共有600多间精致房源,其中包含温馨单人间、宽敞套间及无障碍房间,可以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为园区入驻企业人才打造舒适、宽敞的居住空间。”项目负责人说。
“暖巢”筑好了,“凤”才栖息的安心。“台子”搭好了,“角”才能唱“大戏”。
中建国际智慧谷积极响应园区青年才俊的需求,搭建“不卷夜校”平台,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据悉,“不卷夜校”由中建国际智慧谷园区党委牵头组织。园区通过对园区企业需求清单摸排,了解到大家对知识技能的渴望及对健康呵护的需求,旨在点亮园区潮流“夜生活”,为园区企业员工精心打造的知识殿堂和心灵港湾。
经过精细策划与长期筹备,特邀专业老师授业解惑,目前已成功举办“关爱生命,‘救’在身边”“让你的演讲更有范”“AI赋能高效工作”等多期课程,得到园区各企业的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中建国际智慧谷还积极举办“智启新程杯”篮球联赛、三八、五四、七夕、端午等精彩活动,旨在营造更和谐、更有爱的创业氛围。
“做好园区的文化建设,提升园区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未来,园区将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提升员工的职业和技能素养,丰富园区‘夜’生活,擦亮‘五星园区’金字招牌。”园区负责人介绍。
展望未来,中建国际智慧谷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出“专精人才+科研实力”组合拳,不断谱写创新、创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