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营收激增170%,泡泡玛特领跑全球,海外神话能否延续?
当传统制造业在贸易壁垒前挣扎时,这家靠“盲盒”起家的公司,用Z世代追捧的“情绪毒品”击穿了太平洋,让迪士尼、乐高都坐不住了。
盲盒经济退潮的质疑声犹在耳畔,泡泡玛特却用一份出乎意料的财报预报重振士气。泡泡玛特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较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65%-170%,其中中国收益同比增长95%-100%,海外收益同比增长475%-480%。
从北京胡同小店到全球潮玩霸主,从“中国版万代”到“Z世代收割机”,泡泡玛特如何在五年内完成三级跳?当关税大棒挥来、山寨围剿加剧,这场逆袭背后藏着怎样的商业暗战?
全球化扩张,从“本土王者”到“全球潮玩新势力”
财报最新数据显示,泡泡玛特在本季度展现出极为强劲的增长态势,整体收入同比大幅上扬,彰显了其在潮玩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2025年第一季度,泡泡玛特的总收入同比呈现出165%-170%的迅猛增长。这一增幅远超行业预期,与2024年相比,增长步伐显著加快。
其中,中国市场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收入增长幅度达到95%-100%,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而海外市场更是表现惊人,增速高达475%-480%,成为拉动公司整体增长的关键力量。
在中国市场内部,泡泡玛特的渠道增长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线下渠道收入同比增长85%-90%,这得益于其持续优化店铺布局、丰富店铺体验以及推出一系列线下专属活动,有效吸引了消费者到店消费。
海外市场在本季度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美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收入同比暴增895%-900%。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泡泡玛特对美洲市场深入的市场调研、精准的营销策略以及对当地消费者喜好的把握。
欧洲市场同样表现亮眼,增长幅度达到600%-605%,公司通过举办各类潮玩活动、与当地知名品牌合作等方式,成功打开欧洲市场,收获了大量消费者的喜爱。
亚太地区(不含中国)也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增速为345%-350%,进一步巩固了泡泡玛特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地位。
这种海外市场的全面爆发,标志着泡泡玛特正从一个中国本土品牌迅速向真正的全球性潮玩企业转型。
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周二泡泡玛特港股大涨近7%,过去一年来涨幅更是达到425.8%。花旗指出,泡泡玛特凭借其强大的IP孵化能力和有效的变现策略,再加上积极拓展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有望在未来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此次第一季度财报所展现出的欧美业务爆发式增长,无疑为泡泡玛特的全球化进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IP生态与供应链,构筑“护城河”的双引擎
在泡泡玛特2025年Q1财报展现的爆发式增长背后,市场更为关注其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尤其是美洲市场近900%的惊人增速。
对此,花旗上月已给予其“买入”评级并持续看好,认为这家中国最大潮流玩具公司的增长逻辑具备长期支撑力。
作为花旗报告推荐的首选标的,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强大的IP矩阵。
公司目前拥有超90个自有或独家IP,涵盖MOLLY、SKULLPANDA、DIMOO等现象级角色,这些IP不仅具备深厚的消费者认知基础,更通过潮玩盲盒、主题展、跨界联名等多元形式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此外,与全球知名IP的合作(如迪士尼、华纳等)进一步突破文化圈层,为其海外扩张奠定内容基础。花旗指出,这种“IP孵化-运营-变现”的全链条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核心壁垒。
自2018年启动出海以来,泡泡玛特的业务版图已覆盖近百个国家及地区。
今年4月实施的五年来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标志着其全球化战略进入新阶段——在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设立区域总部,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
欧美市场:定位“价值高地”,依托成熟的潮玩文化土壤和高消费能力,重点拓展高端产品线与线下体验店,美洲市场的爆发式增长(895%-900%)已验证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东南亚市场:作为“增长引擎”,以高性价比产品和本地化营销快速渗透年轻消费群体;
大中华区:继续承担“创新孵化”与“营收基石”角色,国内市场的稳健增长(Q1收入增95%-100%)为全球扩张提供现金流支撑。
在聚焦全球化的同时,泡泡玛特并未忽视国内基本盘的精耕细作。
线下渠道:零售店、机器人商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25%、15-20%,门店效率提升超预期。
以零售店为例,截至2024年3月门店数同比增长低双位数,测算Q1平均店效实现高单至低双位数增长,除消费复苏带来的客流量提升外,充足备货、品类结构优化(如限量款占比提升)及陈列升级均为店效增长贡献显著;
线上渠道:整体呈结构性增长,抽盒机收入同比微增0-5%,电商及其他平台收入增长20-25%(抖音、天猫分别增长95-100%、0-5%)。尽管抖音对传统电商流量存在虹吸效应,但分品类直播模式(如潮玩IP专场、设计师互动)有效提升用户粘性,推动新品类销售放量;
批发及其他业务:Q1增长50-55%,主要受益于主题乐园开业带来的衍生品销售、门票收入等增量业绩。
可持续性拷问:高增长能否穿越周期?
泡泡玛特本季度业绩实现爆发性增长,背后离不开以下关键因素。
首先,全球IP战略已初步显现成效。近年来,公司持续拓展自有IP版图,并积极与海外知名IP展开合作,这些举措正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收获认可。
其次,渠道下沉与扩张战略实施得当。无论是在中国市场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还是在海外市场加速渗透布局,泡泡玛特均展现出强劲的执行力。
然而,今天的港股市场中,泡泡玛特股价开盘涨超5%后迅速下跌,截至下午13点50分,跌幅为0.34%,引发市场热议,这使得更多人开始对其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表示高度关注。
以美洲市场为例,近900%的增长率或许部分归因于基数较低。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增长率大概率会面临回调压力。
另外,供应链能力也将经受考验。全球多地市场同步实现高速增长,对企业的产能、物流以及库存管理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盘来看,泡泡玛特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爆发,既是其全球化战略阶段性胜利的缩影,也是潮玩行业“情绪经济”与“IP生态”商业逻辑的极致体现。
通过IP文化符号化、供应链本土化、运营深度化的三重引擎,公司成功将“中国潮玩”升级为“全球文化消费品”,以Z世代追捧的“情绪价值”击穿地域与文化壁垒。
然而,高增长背后潜藏的供应链压力、市场饱和度风险、文化适应性挑战,仍需企业以更系统化的能力应对。
泡泡玛特若想从“现象级增长”进化为“可持续巨头”,需在IP全产业链开发(如影视化内容深化情感连接)、绿色供应链转型(如碳中和手办技术突破)、全球化组织能力升级(区域总部决策赋权)三大领域持续突破。
正如其市场认为的那样:“真正的全球化,不是把中国产品卖向世界,而是让世界为我们的文化创造力买单”。这场逆袭,既是中国新消费品牌出海的里程碑,亦是对全球潮玩产业规则的重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