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关税战后,国内的直播间更热闹了

关税战后,国内的直播间更热闹了

特朗普胡闹式“发疯”,让原本面临挑战的全球贸易再次动荡。如何规避这只乱飞的“黑天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外贸商家的首要考虑。

“家人们,原本要出口欧美的订单,因为关税战卡在路上了,现在工厂直发直播间!”

“姐妹们看清楚了!这件衣服的吊牌、洗标都是按出口标准做的。直播间4折,就当帮咱们外贸人渡个难关,买回去觉得不值,7天无理由退回来,运费我全包。”

“说实话,做外贸10年,第一次这么直接面对国内的家人们。以前咱们的货都给老外赚差价,现在关税一涨,他们不要了,咱们自己人接盘!”

“今天不为赚钱,就想让大家知道,咱们中国工厂做的东西,不比进口的差!支持一波国产外贸货,感谢家人们!”

这段时间的直播间里,类似的桥段随处可见,尽管存在剧本的之流,但也不得不承认,一大批外商商家正疯狂涌入国内的直播间。

就目前来看,由外转内也是整个关税战中的主流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成了大部分外贸商家的退路和机会。

当直播间越来越热闹,国内的消费环境或许将迎来新的竞合期,每个外贸商家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但同时,在奔向胜者的路上,也将面临重重考验。

“自己人的地盘”真的好混吗?

这不是外贸商家第一回尝试外转内。

事实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年代,推动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就成了大势所趋,当年,国内的出口额同比下降16%,大量外贸企业把市场转移到国内。2020年,全球供应链受外部环境影响而被迫中断,当年第一季度,国内出口额同比下降11.4%,整个外贸市场又迎来一次外转内的浪潮。

这也就意味着,早在关税战之前,国内外贸企业就积攒了大量的外转内经验。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的国内市场中已经存在外转内的典型企业。如家清品牌乐乐桉,《天下网商》报道,乐乐桉背后的公司2004年开始做清洁市场,当时只做外贸OEM。2024年618期间,店铺销售同比去年增长1684%。

无独有偶,主营咖啡机出口的HiBREW追求内销新增长,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智能泡茶机等新品类,目前,公司内销占HiBREW总营收的6%左右,未来希望可以达到20%。具体来看,国内的消费环境的确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国内供应链企业开始孵化自主品牌,并由B端面向C端早已有一套成熟的商业逻辑。尤其在短视频平台的促进下,大量供应链商家涌入直播间。以义乌为例,过去两年,这座小商品城在直播间的存在感陡增。

2023年,抖音电商报告显示,当年,浙江金华的商家整体销量增长108%,2024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2023年增长111%,义乌小商品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时尚饰品最畅销,同比增长97%。

需要注意的是,外贸供应链上的商品与国内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复。盘点几大主流的跨境电商,服饰鞋包及珠宝配饰、家居家纺及厨房用具、数码产品及配件占大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商品中“消费品”一度占比高达97.3%。

也就是说,国内外的消费需求其实差别不大,商家从外贸转内供,光在产品端的可复制性就很大。

其次,国货消费已是目前国内消费市场中的一大热点。

受之前蜂花、鸿星尔克的影响,年轻的消费者对国货的好感度直线上升,凯度咨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真国货”品牌线上销售增速是外资品牌的2.3倍,网友甚至自发建立“民族品牌数据库”,用来区分国货与外资品牌。

这为外贸企业回国提前渲染了良好氛围。

当然,外转内在短时间里势必会出现水土不服。尽管国内消费需求巨大,但线上线下的商家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是线上,直播带货成为商家必争之地,仅抖音一个平台而言,过去一年,超3万个新商家首年店播即实现销售额破百万元。

69%的商家通过店播实现商品动销,其中超千个商家店播销售额突破亿元,16.2万商家店播销售额翻倍,全国产业带商家通过店播实现销售额超4300亿元。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贸商家而言,无疑是一场大洗牌。

本地商家早把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多个赛道填满,外贸商家之间的竞争也不容小觑。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3月,京东专区入驻企业突破1200家,盒马外贸SKU占比提升至8%。另外,外贸企业回国还需要面临诸多细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参与内销转型的企业平均库存周转效率提升40%,但仍有32%的企业需要国内认证体系重构。

总而言之,外转内会是外贸商家在未来自救的一大手段,得益于前期积累,这一转变会迸发无数生机,同样也会险象环生。

商家不急,平台急了

关税战一开始,国内就做好了承接外贸商家的准备。

就目前来看,以京东、淘宝、拼多多、快手、抖音为主的电商平台;大润发、永辉超市、盒马为主的实体零售;东方甄选、交个朋友各大直播机构……对外贸商家转内销的态度都给予了一定支持。

看上去,不等外贸商家着急,平台已经开始急了。整个消费渠道为什么着急吸纳外贸商家,除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实也有一些不得不说的“私心”。

《2024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在快消品市场上,电商销售增长停滞,市场份额首次出现了负增长,降幅为0.6%,电商渠道的客流占比则从2021年的13%降低到了10%。

传统电商中,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的零售业务的营收增速越来越慢,两大短视频电商平台里,抖音电商的GMV增速在2024年首次出现了下滑,从年初到9月份由60%降至不足20%。同一时期,快手电商的GMV增速为15%,远不及2024年之前。

同样的,去年线下渠道的市场份额虽出现了1%的增长,但从零售业百强数据来看,过去十年间,消费市场快速扩大,可零售企业的规模不增反降,市场份额也从8.86%下降到了4.34%。线上与线下零售急需寻找下一个亮点。

当用户增长很难泛起水花时,整个零售赛道开始在商家端发力。

这两年,供应链已经是零售界最大的话题之一,外贸企业大多有着成熟且优质的供应链,这很符合当前零售行业的需求。且在这个质价比逐渐取代性价比的时代,外贸商品因为普遍执行国际质检标准,如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其品控水平可能高于国内同类产品。

电商平台与大型实体零售中心都想借助外贸供应链,来提升品质标准。

可以确定的是,消费者对外贸商品有天然“滤镜”。据悉,大润发卖场中已经引入首批外贸优质生姜,4月15日上架当天,华北区生姜销量比之前日均销量翻了6倍,仅一天销售1.2吨,次日销售1.56吨。

外贸企业也深谙平台与消费者的心理,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同一条生产线的“三同”标准已然成了企业转内后的又一次竞争热点。于国内供应链而言,外贸企业带来“鲶鱼效应”,利弊共存。

但对各大零售渠道来说,或许利要远远大于弊。

此外,外贸企业可以填补国内市场的品类空白。

当前,零售渠道面临商品同质化,外贸产品似乎让行业看到了难得的新鲜,尤其是带有海外特色的产品。抖音电商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海外爆品相关的内容在抖音平台上的播放量成倍增长。

关税战后,国内的直播间更热闹了

4月13日,临沂一家波西米亚风陶瓷出口企业转内销后,仅仅6个小时,就卖空库存,首次试水国内电商8小时的销量高达9万件。“外贸转内销”成了各大电商平台的流量招牌,据悉,小红书上有关外贸转内销的笔记已经高达1万篇。

时至今日,线上流量红利消退,线下消费降级,外转内是难得的好兆头,平台着急哄抢也在情理之中。

下一步,要从头开始吗?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外贸企业转内销有得天独厚的背景基础,平台、消费者、政策、资源……无一不想促成这一场时代商业循环。但撇开这些外在条件,从外贸企业的自我视角立足,转内后要面临的挑战数不胜数。

尤其那些想走品牌路线的商家,说一切要从头开始也不为过。

首先,目前国内的消费环境里,想要孵化一个新品牌既需要时间成本,也需要资金成本。2024 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研显示,超70%的企业需耗时 1-3 年才能建立基础品牌认知,而同期市场淘汰率高达40%。

资金成本方面,国内电商的新品牌获客成本逐年增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多数商家在流量上的支出基本占到总成本的20%到30%,有的甚至高达50%、70%。内容平台如小红书,虽为商家提供曝光机会,但算法推荐下,中小品牌一时难以触达精准客群。

没有品牌基础,消费者就很难买账。

艾瑞咨询显示,62% 的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已有认知的本土品牌,尤其在食品、家电等注重安全性的品类中。这段时间,大量外转内的销量“神话”层出不穷,但这不排除国内消费者有情怀消费的可能。

正如当年国货爆红,一旦情怀经济消失,没有品牌基础托举的外贸商家很容易一蹶不振。

除了品牌出头困难,国内价格战也是大部分外贸商家最担心的。出口,关税压力大,可转内所要面临的低价竞争同样会导致利润空间压缩。根据“鲸商”报道,一温州小家电出口商家,出口的微波炉净利润率将从10%骤降3%。

加上产品适配与市场需求、供应链与成本结构的转型、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为外贸商家的未来增添了一丝危机。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电商平台从去年开始加大扶持商家,今年以来,拼多多、京东、淘宝、抖音几大主流平台对商家进一步加大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这将对冲外贸商家转内的焦虑。

至于其他方面的努力,一些典型的外贸转型企业或许可以值得参考。

以东莞羊绒企业“藏里羊”为例,这一从外贸贴牌转向高端自主品牌已实现抖音年销售额破亿。其核心逻辑是“老板直播”人设打造专业形象,结合“香蕉裤”爆款策略,再将海外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国内用户可感知的“源头工厂”。

2024年,“藏里羊”海内外销量加起来共做了6亿元的生意,仅“藏里羊与羊绒哥”抖音直播间就贡献了4个亿的GMV。抖音电商数据显示,“藏里羊与羊绒哥”直播间是抖音热销榜、回购榜的TOP3,也是抖音长袖羊绒衫好评榜TOP1。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商家涌入国内,在直播间里高调亮相,企业应该很快就会意识到,回国是需要在产品适配、渠道效率、品牌心智等方面加码,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产能转移。大环境再热情,授人予鱼,终不如授人以渔。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BYDFi正式上线链上交易工具MoonX 开启CEX+DEX双引擎时代
« 上一篇 04-25
当“短剧内卷”撞上“全球饥渴”,“中国式爽感”找到新的归途
下一篇 » 04-25

相关内容

六年首个年度盈利!好未来却暴跌18%,揭开了一些行业隐痛?
长春高新已经赚不到家长身高焦虑的钱了
一季度营收增48%,用AI重构社交逻辑,赤子城科技开启进阶之路
当“短剧内卷”撞上“全球饥渴”,“中国式爽感”找到新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