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冲刺港交所,对决始祖鸟、凯乐石,伯希和何时脱困高端化窘境?

中国户外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当下,马拉松赛事报名屡屡“爆满”,小红书“户外徒步”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5亿次,抖音露营话题播放量突破百亿。

在这股热潮中,伯希和以黑马姿态杀出:2022-2024年营收从3.78亿元飙升至17.6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16.15%,成为“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之一。

然而,高速扩张的背后,命名争议、研发投入占比偏低等问题亦浮出水面。这场IPO,既是本土户外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里程碑,也是行业竞争白热化的缩影。

get?code=YWQxNGFjNTQ4MDdiOTdkNTg2OTdmYWRhMDkwMjNmNjAsMTc0NTkyODM4NTczMQ==

高增速背后的三重密码:产品、渠道与技术的协同爆发

天眼查信息显示,“PELLIOT伯希和”隶属于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总部坐落于北京,创立于2012年。自成立以来,伯希和始终专注于研发与生产高性能户外服饰及装备,不断挑战户外服饰的性能极限。

依托旗舰品牌“伯希和”,公司产品覆盖了各类户外活动、运动健身场景,甚至满足城市通勤需求,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服装、鞋类、装备及配饰等。

凭借出色的市场表现,伯希和成为2024年中国内地同行业顶尖企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公司净销售额从2022年的3.509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的17.33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122.2%。

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伯希和品牌成功跻身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行列,占据5.2%的市场份额。

在销售模式上,伯希和采用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多渠道模式,并通过分销网络拓展市场。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创新,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户外服饰及装备,力求超越客户期待。

凭借独特的“奔赴自然”主题活动,伯希和积累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旗下多款户外服装产品持续热销,在专业运动员和户外爱好者群体中,成功建立起忠实的客户群。

公司产品组合丰富,充分考虑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及使用场景的需求。在过往业绩记录期内,服装和鞋类作为主要产品类别,占据总销售额的较大比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伯希和品牌的服装及鞋类产品共计包含572个标准产品单位(SPU)。

品牌旗下精心打造了四个产品系列,分别为巅峰系列、专业性能系列、山系列及经典系列,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户外需求。此外,公司于2020年引入品牌Excelsior,获得其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授权,这为公司在户外鞋类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红海竞争下的差异化突围:中国式户外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功能性户外服饰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巨大的市场机遇随之涌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内地高性能户外服饰行业零售销售额从2019年的539亿元人民币攀升至2024年的1027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13.8%;并且增长势头强劲。

预计2029年将突破2158亿元人民币,2024-2029年的CAGR为16.0%,成为功能性服饰市场中增长最为迅猛的细分领域之一。

在此行业红利下,伯希和敏锐捕捉到市场潜力,对户外服饰及装备的需求增长持有乐观预期。从财务数据来看,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伯希和的收入分别约为3.78亿元、9.08亿元、17.66亿元人民币。

同期年内溢利也实现大幅增长,分别约为2431.1万元、1.52亿元、2.83亿元人民币,亮眼业绩彰显其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在产品策略上,伯希和另辟蹊径,没有追随欧美品牌聚焦极限场景的路线,而是深度结合中国复杂多样的地貌与气候特征,推出适用于多地形、多季节的户外产品。

以“自然之壳”系列为例,该系列将防风功能与时尚设计巧妙融合,不仅满足户外运动需求,还契合消费者的社交场景。

同时,伯希和积极拓展品牌影响力,其徒步社群足迹遍布全球七大峰与南北极,并与高校登山队展开合作,夯实专业形象;通过邀请佟丽娅、成毅等明星代言,进一步触达大众消费市场,成功构建起“专业背书+大众消费”的品牌发展格局。

然而,伯希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品牌名称“伯希和”与因敦煌文物争议饱受诟病的法国探险家PaulPelliot相近,尽管公司多次否认两者存在关联,但招股书中未对相关风险进行披露,这或成为潜在的舆情危机点。

此外,虽然伯希和于2013年成立的PT-China平台专注户外服饰科技创新,十年来成功孵化多项专有技术,为企业研发提供核心动力,但在进军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时,仍可能遭遇技术层面的发展瓶颈。

IPO后的关键战役:供应链、高端化与全球化

此前,伯希和(PELLIOT)成功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这笔资金将被用于专业及高端产品线的创新设计与研发,同时还会投入到公司线下渠道的拓展布局,以及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工作中。

在此过程中,伯希和引入Excelsior帆布鞋品牌授权,以此弥补自身在鞋类产品领域的短板;并与安徽、青岛等地的国资展开合作,进一步优化区域产能布局,推动供应链从“快速反应”向“全球化”加速升级。

尽管伯希和在市场中凭借高性价比占据一席之地,被称为户外运动界的“性价比之王”,但其盈利仍存在一定被动性。

以官方店铺产品价格为例,售价最高的充气式帐篷约3400元,最畅销的冲锋衣仅售499元,价格普遍低于同类品牌,主打产品均价也不及国际品牌。

为提升产品溢价能力,未来伯希和或通过“巅峰系列”产品以及与高校登山队等专业合作来塑造高端形象,甚至探索推出独立高端子品牌的可能性。

从财务数据来看,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伯希和的毛利率持续攀升,分别达到54.3%、58.2%和59.6%;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28亿元、1.56亿元和3.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32%,经调整净利润率则稳定在7.3%、17.2%和17.2%。

在伯希和积极发展的同时,户外运动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

已在A股上市的品牌纷纷加速市场布局:今年3月,探路者通过收购G2Touch,进一步丰富了自身高端显示芯片产品线,提升芯片产品竞争力;在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探路者推出“极地仿生科技平台2.0”,满足用户在极寒、极热等极端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三夫户外则不断拓展代理权,2021年,其收购瑞士黑科技运动奢侈品牌X-BIONI在中国区的所有IP权益,并通过募资获得约1.86亿元资金用于品牌建设与运营,目前已使用约0.8亿元。

传统运动品牌也在积极抢占户外运动市场份额。今年6月,耐克、阿迪达斯在国内的最大零售运营商滔搏运动,完成了对专业滑雪装备零售商“冷山”和专业户外内容机构“Mounster山系文化”的投资。

从蕉下、伯希和等新兴品牌,到探路者、三夫户外等行业龙头,再到耐克、阿迪达斯等传统运动品牌的跨界布局,随着中国户外产业的蓬勃发展,户外运动消费市场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户外装备的科技属性愈发重视,科技力已然成为各大品牌竞争的关键着力点。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昆仑万维亏损16亿,周亚辉扛得住吗?
« 上一篇 04-30
量贩零食界"蜜雪冰城"?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要赴港上市了
下一篇 » 04-30

相关内容

量贩零食界"蜜雪冰城"?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要赴港上市了
冲刺港交所,对决始祖鸟、凯乐石,伯希和何时脱困高端化窘境?
昆仑万维亏损16亿,周亚辉扛得住吗?
曹茜茜执导《您好,北京》:平凡微光里的时代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