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2024预制菜巨震!总市值狂跌超700亿,行业路在何方?

0129a5f647f3407490e02100784d33cd~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123135110071F25DEBA7A3709D05E&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Xl8W29ucAOynfVnMuEtmIHmZbJo%3D

2024年,预制菜行业仿佛坐上了一辆“极速过山车”。年初还是资本宠儿,转眼就因一场“槽头肉”事件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消费者的信任迅速滑坡。紧接着,呼吁餐饮行业“少点套路,多些真诚”的声音此起彼伏,直接把行业热情浇了个透心凉。

资本市场的冷淡态度更是雪上加霜。据企查查统计,2024年截至12月中,预制菜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不过10起,这与2022、2023年每年30多起的繁荣景象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对比。曾经的“资本宠儿”,如今却成了“无人问津”的弃子。

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预制菜企业的财报犹如揭开了行业的伤疤,显露出盈利下滑、库存积压等种种困境。市场环境恶劣也好,消费者口味变化也罢,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早已不再是“如何扩大规模”这样的问题,而是“如何活下去”。

那么,当红利褪去、泡沫破裂,预制菜行业能否找到新的增长曲线?这场行业自救战役,才刚刚开始。

预制菜行业的“盛宴”落幕

过去几年,预制菜行业如同被打上“风口标签”的宠儿,吸引了资本的狂热追逐。然而,到2024年,这盘看似美味的“菜”却似乎凉了。

让我们先从行业标杆味知香(605089.SH)说起。这家2008年就开始布局预制菜的企业,2021年以“预制菜第一股”头衔登陆A股,一度被视为行业风向标。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味知香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大幅缩水,分别下降了17.50%和36.83%。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加盟店数量锐减了127家。公司将此归咎于“外部环境”,但深层原因显然离不开行业热度退潮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

再来看“背靠大树”的千味央厨(001215.SZ)。虽然它手握百胜中国、海底捞这样的优质客户,也没能挡住消费市场的寒流。2024年第三季度,其净利润同比暴跌42.08%。数据背后是一种行业共性:即便是头部客户,也在收紧预算,应对消费市场的疲软。

而曾被称为“增长机器”的安井食品(603345.SH),情况也开始变得不那么乐观。尽管速冻菜肴的营收在前三季度微增7.34%,但与其过去几年的狂飙式增长相比,这简直可以称作“急刹车”。

至于惠发食品(603536.SH)和春雪食品(605567.SH),更是直接陷入了“伤筋动骨”的境地。惠发食品的中式菜肴制品营收暴跌18.22%,而春雪食品的净利润缩水幅度竟高达88.64%。这不仅是个别企业的失利,更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A股44家预制菜概念股的总市值已从年初的5420.22亿元缩水至4671.23亿元,蒸发了近750亿元。这无疑是资本市场对行业信心降至冰点的一个信号。显然行业的“盛宴”正在落幕,而未来的转型之路,注定充满艰辛。

2

从“风口”到“风声”,预制菜行业资本退烧

如果说2023年预制菜行业还在享受“爆款红利”,那么2024年迎接它的就是“冷水一盆接一盆”。一场从消费者到资本的信心退潮,正在让这个曾经的明星赛道快速降温。

数据显示,2023年B端市场贡献了预制菜85%的收入,餐饮业对其依赖显而易见。然而,随着负面舆论的频发,“预制菜=低品质”的刻板印象逐渐加深,消费者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根据《2023年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超六成消费者明确表示,宁愿为现炒、有锅气的菜肴买单。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餐饮企业的采购决策。

2024年,多家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开始“划清界限”。南城香、兰湘子等连锁餐饮品牌高调宣布“拒绝预制菜”,乡村基和老乡鸡等品牌则选择降低预制菜在菜单中的比例。更戏剧化的是,同年7月,15家餐厅联合成立了“反预制菜联盟”,这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信任风暴。餐饮业对预制菜的依赖度减弱,直接动摇了行业的根基。

与此同时,资本热情的降温更是雪上加霜。2024年全年,预制菜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仅10起,远低于2022年和2023年每年30余起的盛况。资本用脚投票,对行业前景的疑虑昭然若揭。

不仅如此,曾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预制菜产业园,也逐渐陷入了停滞。有媒体爆料称,一家曾备受瞩目的产业园,如今招商困难,哪怕提供按揭服务,也只有寥寥几家企业入驻。这样的景象,与当初各地争相布局产业园的热闹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资本冷却、和餐饮业的疏离,让预制菜行业站在了“去泡沫化”的十字路口。曾经被视为“救命稻草”的成本优势,如今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从风口到风声,这个行业需要的不仅是调整策略,更是重新定义它在餐桌上的角色。而这一过程,注定不会轻松。

3、预制菜的困局与破局:从争议中寻找出路

中国的预制菜行业,像是一道尚未烧透的菜,火候不到,口味不佳,争议不断。从餐桌到资本市场,质疑声此起彼伏。那么,这个行业究竟如何突围?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餐的复杂性是预制菜绕不开的“天花板”。与欧美连锁餐饮的高度标准化不同,中餐的精髓在于“百菜百味”,从粤菜的清淡细腻到川菜的麻辣鲜香,复杂的工艺让预制化显得步履维艰。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毫无希望。近年来,酸菜鱼、鱼香肉丝等大单品的工业化生产逐渐成熟,搭配完善的冷链物流,这些“突破口”正为行业注入新的可能性。

其次,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外卖和半成品菜成为主流选择。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这种消费需求倒逼它们追求更高的效率与标准化。尽管消费者对预制菜有抵触情绪,但对便利店、超市货架上的预制菜却意外地友好。胖东来的预制菜甚至一度成为“抢手货”,这说明行业并非无路可走,只是需要用对方向。

然而,行业的成长仍然伴随着阵痛。缺乏统一标准、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让公众对预制菜的信任摇摇欲坠。尤其是B端市场,当消费者走进餐厅期待一次“现炒鲜香”的体验,却发现端上桌的是流水线生产的预制菜时,难免感到被冒犯。在这个讲究体验感和仪式感的时代,餐饮行业要想彻底拥抱预制菜,必须化解这种信任危机。

从长远来看,商业逐利的逻辑决定了预制菜的不可逆趋势。对于连锁餐饮来说,不用预制菜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管理难度。事实上,那些高调“拒绝预制菜”的品牌,更多是做足了营销文章,而非彻底远离工业化加工。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抵制更多是一种短期情绪,而非行业的终局。

未来的预制菜行业要想真正突围,关键在于双轮驱动:一是建立严格的行业标准,重塑消费者信心;二是通过技术升级,让工业化的食物更贴近中餐的精髓。没有品质和体验的保证,任何赛道都难以长跑。

所以,预制菜的未来并非风雨飘摇,而是充满变数。它既可能被消费者的抵制情绪拖入深渊,也可能通过革新与自省,找到与中国餐饮文化共存的最佳模式。谁能在这场变革中领先一步,或许将成为下一轮餐饮革命的引领者。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华为小米vivo向上,苹果荣耀OPPO向下
« 上一篇 01-24
曾经的保健品巨头“脑白金”,靠跨界咖啡能续命吗?
下一篇 » 01-24

相关内容

AI搜索爆了,小红书、百度都急了
曾经的保健品巨头“脑白金”,靠跨界咖啡能续命吗?
2024预制菜巨震!总市值狂跌超700亿,行业路在何方?
华为小米vivo向上,苹果荣耀OPPO向下

热门文章

标签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