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从0到1冲刺自动驾驶“最速传说”,云骥智行赶上了好时候?

自动驾驶的竞赛已经进入新阶段,但仍有一批创业公司的潜力尚待发挥。

创立于2021年11月,云骥智行是赛道的后来者,却有着不小的野心——“云骥智行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先进的L4-L5级别自动驾驶通用平台解决方案,覆盖车、路、云,围绕大物流、大出行两大领域,在干线物流、城市货运和乘用出行三大应用场景,提供跨平台的⼀体化解决方案。”对比现有自动驾驶企业的布局,这块版图描绘得不可谓不大。

云骥,既指传说中行雨的龙,亦指天马、喻俊才。云骥智行的人才实力与资金背景,又恰好显示出“云骥行空”的底气所在。虽然入局晚,但这家新锐公司未必不是赶上了好时候。

5ddde0c0d5144a02ab732d8cf4d01164~tplv-obj.image?traceid=20230206183153B484F1ACD6DDA6D179AE&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Jb7%2B1IvxCTdz9010RR3cp5CCa%2FA%3D

后来者的从容与追赶

自动驾驶,风云际会。明星创业公司层出不穷,甚至已经经过一轮自然淘汰,筛选出了有价值的赛道,也让更多成功的方法论浮出水面。

更多的坑已经被人踩过,这也就成为了新入局者最好的参考。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云骥智行创立晚,但却能更快找到发力点。

与此同时,其背后豪华的人员配置,更是让外界确定,这家公司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云骥智行联合创始人王京傲,曾主导打造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是国内自动驾驶领域首屈一指的技术+管理复合人才。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杨豫宁,曾任麦格纳电子首席架构师,不仅在自动驾驶车载硬件方面具备可靠经验,还帮助云骥智行迅速建立体系化发展道路。

基于可靠背景,云骥智行在去年2月,也就是成立仅三个月时,就获数亿元天使轮融资,创造了行业纪录。如果说内部组织的坚实与稳定,是这家年轻公司快速追赶同行的底气,那么从更大的视角看,云骥智行入局之时,自动驾驶赛道的优势与阻碍也正处于无比清晰的时刻。

比如核心硬件上,域控制器是一个窗口,它展示出自动驾驶相关硬件的成熟化。当赋予车端的自动驾驶计算能力更量产化,云骥智行将不必再花费过多资金和时间在硬件的过渡期上,甚至可以加速与业界伙伴合作,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硬件,这一点要优于曾困于硬件量产成本和能力的前辈们。

其次,得益于近几年产业链上综合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需要的算力条件、相关的技术模型等软硬件结合层面的任务,不再是初创公司的大负担。

当然,和第三方技术相比,选择全栈自研的云骥智行注定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它在去年9月就发布了首个面向L4级自动驾驶量产的大算力域控制器,仅仅耗时半年完成了高阶自动驾驶“大脑”建设从Demo到量产的飞跃。云骥智行的域控制器开发,也开启了面向量产的大算力L4级自动驾驶域控的1000TOPS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反映出以英伟达为代表的自动驾驶系统级芯片解决方案,已经能够做到极高的应用性,迅速为新兴自动驾驶企业提供算力支持。去年3月,云骥智行迅速与英伟达达成深度合作伙伴关系,云骥智行的大算力域控制器就集成了4颗NVIDIA大算力芯片,AI算力超过1000TOPS,满足L4级别自动驾驶的需要。

最后,站在政策角度,倘若更多自动驾驶企业愿意加入量产与落地的竞赛,对激发当地的科技创新活力、吸引人才与配套落地,乃至最终建设新兴产业集群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像云骥智行这样背景可靠、发展迅速的新锐军,更容易受到地方政府,以及有创新需求的传统企业的欢迎。

云骥智行在2022年8月与上海临港签约,启动其逐城落地实践。并在当年11月和临港捷运、上氢能源达成氢能智能驾驶客运车辆项目战略合作。临港目前聚集了中国大多数现有的顶尖自动驾驶企业,也有众多AI、硬件等创新企业,与它们的同台竞技、合作,将成为云骥智行凌空飞行的起点。

逐城模式,一步一个脚印更扎实

当视线真正转向自动驾驶在特定地区的落地运营,正如松果财经多次提到“2022年是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一说,如何跑通一个城市的运营模式,对以技术见长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而言仍是一种挑战。

所谓跑通,并非要求创业公司很快实现商业化,而是指既要考虑技术上覆盖城市场景的各种需求,又要考虑在既有的道路环境、交通规则下,以更高潜力、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落地。

云骥智行选择了“逐城模式”,顾名思义,通过有规划地开展测试,实现从特定片区-城区-更多城区的进阶。这与部分自动驾驶企业的“泛化模式”不同,泛化模式以企业整体自动驾驶能力为目标,关注数据规模和训练量级,逐城模式也包含对基础能力的训练,但会更关注算法在实际环境下的验证与落地能力。

自动驾驶,尤其是城市自动驾驶中存在大量的Corner Case,也就是边缘/长尾场景,这是L4自动驾驶最难最多的问题。而逐城模式就抓到了这个痛点,加以解决。依靠泛化模式目前无法解决代码层面无数的“if else”,也就是无法形成真正的工程化推理。先以城为核心解决具体问题,等到算力、算法、感知的条件步入下一个阶段时再顺势进入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无疑让发展更加“丝滑”。

云骥智行为L4自动驾驶设定了“数据浓度”指标,以此判断高价值数据,喂养算法,进而提取以投向多种车型,进行算法的验证。这一番操作,提升了发展效率,让不同车辆都能与路况深度磨合,完成特定区域内的高度自动驾驶。云骥智行要扎根大物流和大出行领域,要提供有价值的运营服务,就需要在数据层面对区域建立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且,考虑到自动驾驶发展状况,选择逐城模式颇有“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意味,而这正是自动驾驶当前最有效的模式。

这一来是基于全国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同步接纳自动驾驶的测试和商业化,也就锁定了自动驾驶企业的发挥空间,自动驾驶企业需要一种有“层次感”的实践策略,一点点接近规模化。

二来,就是破除技术层面存在的限制始终需要时间,不仅要给自己的研究团队时间,也要给行业伙伴时间,如果能一次性推出高成熟度的方案自然是最好。三来,城市项目是最好的招牌,越成功越有利于下一步开拓,深耕城市将更得伙伴之心。

在无人驾驶企业研发中心与落地情况上,全国大致只有数个圈层,例如长三角、珠三角、中部武汉地区等。其中,长三角等还享受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红利。靠着把每一个区域都吃透的精神,进入无论是测试、示范应用还是最终的商业化,逐城落地都将是高效率、高价值的方式。

以云骥智行的主阵地上海为例,2月2日,上海临港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临港新片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实施细则(试行)》开始进行公开意见征求。这是上海推进高阶自动驾驶相关法规完善的又一步。

云骥智行正在法规的指引下,加速践行“真无人”的自动驾驶路测。这相对于国内自动驾驶整体发展状态具有一定的领先意义,因为无人示范应用和无人示范运营的加快,意味着规模化落地时刻的临近,之后的相关业态革新也将更快提上日程。

待到相关法规正式落地,云骥智行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新的状态,奔跑在临港片区的大街小巷,奔向高阶自动驾驶的未来。“况地望既华,天资更伟,云骥行空”,一家新企业迎风起飞的梦想,迟早会成为现实。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桃李面包:东北之下,南方野望
« 上一篇 12-28
行业逆风,燕之屋凭长期主义能飞多远?
下一篇 » 12-28

相关内容

毛戈平撑不起高端美妆国货的“场子”
当AI成为“最听话的员工”,白领该何去何从?
​县城有点小,容不下“希尔顿”
低空经济的野望:“复写”新能源辉煌史?

热门文章

标签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