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冲击IPO失败,喜马拉雅的症结在哪里?
文丨胡珂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喜马拉雅太需要拉高存在感了。
十年了,喜马拉雅终于单季度盈利了。掌舵人余建军在公司年会透露,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千万级的盈利。
经了解,降本增效是此次实现盈利的一个原因,去年3月起喜马拉雅就陆续有员工收到裁员通知,绩效考核更严格,强调增加员工的 “区分度”。其实,在更早之前,喜马拉雅已开始通过降低收入分成来缓解成本压力。
当下喜马拉雅“士气”正旺,但未来依旧不轻松。
坎坷的上市路,董事、投资者接连淡出。
喜马拉雅2012年成立,第二年年底用户数突破千万,2016年底用户数超过了2亿。一时间集资本的万千宠爱,10年间先后融资9轮,累计融资超90亿人民币,估值一度逼近300亿元。
但其上市之路一波三折,直到现在仍未走通。
2021年5月,喜马拉雅意图在纳斯达克上市,无奈以失败告终;同年9月,喜马拉雅“转战”港交所上市,但因IPO申请超过6个月,招股书文件显示失效。2022年3月底,喜马拉雅再度递递交IPO申请。遗憾的是,目前招股书已再度显示失效。
在谋求上市的过程中,喜马拉雅的高层出现了”人心浮动”。
据《甲子光年》报道,副总裁李海波于2022年2月离职去创业。同年9月,重要创始成员之一陆栋栋离职,其在2021年前一直担任喜马拉雅 CTO之后调任COO,负责喜马拉雅运营体系。
有点尴尬,喜马拉雅正在冲击上市,关键高管离职是因为对喜马拉雅发展失去信心还是其他原因是,我们不得而知。
盈利难题仍待破解,用户规模增长已逼近上限。
尽管喜马拉雅出现单季度盈利,但未来情况还需要观察,因为盈利问题困扰喜马拉雅的长期难题。
根据其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年内亏损分别为19.25亿元、28.82亿元、51.06亿元,经调整年内亏损则分别为7.49亿元、5.39亿元、7.5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20亿元,其中2021年损亏损同比扩大77%。
究其盈利困难的原因,离不开高昂的营销成本。
2019年-2021年,喜马拉雅销售及营销费用支出高达12.19亿元、17.07亿元、26.30亿元,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45.2%、41.9%、44.9%。如果缩减这方面开支,亏损的情况会出现改变。
但是,高额的营销支出是其对新用户获取的保证。了解发现,喜马拉雅平台上付费内容占比不到10%,变现的主要方式是靠会员订阅,变现能力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另一方面,喜马拉雅提供音频内容,需要靠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喜马拉雅打造了“PGC+PUGC+UGC”内容生态体系。其中,UGC(用户生成内容)内容占比高达90%以上。
招股书显示,2020年UGC活跃内容创作者的数量为514.99万人,2021年,该数据降至437.64万人,一年时间减少77.35万人。
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用户规模增长已逼近上限。
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音频行业产品洞察分析2022》,2021年3月以来,国内在线音频市场MAU稳定在3亿左右。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已达2.82亿。
另据调研机构QuestMobile数据,喜马拉雅MAU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为8200万与9700万,2022年的平均MAU仍为9700万。增长能力已接近天花板,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为了实现盈利,喜马拉雅做了很多尝试,如有声书、教育培训,还有知识付费等等,但凡有风口的地方,就能看到他的身影,甚至已经顾不得“吃相难看”。
例如培训业务,喜马拉雅走的是营销套路,与常见的训练营模式接近。以折后价格1元的“有声演播训练营”引流,然后推销其培训课程,其中有3000元的“有声书主播攀登计划”,8279元的“攀登计划设备版”。
但不少用户培训结束后发现,很难凭借这些培训的内容赚到收益,怒而投诉其虚假宣传。
另外,其付费订阅也是用户吐槽的重灾区。截至3月3日,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喜马拉雅的投诉有2887条。其中“喜马拉雅自动续费”,“VIP会员不能退款”等成为主要内容。
强敌环伺 “声”意不好做。
过去几年,在线音频原来的发展模式遭遇难题——一边想降低成本,削减开支;另一方面又想维持用户增长。
这样的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或都会存在,除非有新的模式出现。而短视频、长视频、网文阅读等体验感更强内容形态,也在分流音频用户,进一步挤压音频行业的发展空间。
同时,不可否认,音频市场仍属于小众领域,面临普及程度和用户付费意愿不高的问题。变现能力不强,在线音频模式也不再“性感”,导致资本市场热度自然下降。若企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解决资金压力问题显得尤为关键。尽早实现上市或者盈利就成为一个逃不开的问题。
“声”意难做,还要面临众多的同行竞争。
互联网行业遭遇寒冬,腾讯音乐、B站、抖音、网易云音乐等大咖纷纷加入音频“战斗”序列。
腾讯音乐并购懒人听书后推出懒人畅听,以腾讯音乐庞大的用户规模,长音频业务获得资源倾斜之后增长潜力不容小觑;B站此前已全资收购猫耳FM,去年9月又投资配音公司熊联萌,在后者的股东名单里出现了阅文集团的身影。
抖音在短视频之外推出了番茄畅听,在产品服务和功能上,定位贴近下沉市场;网易云音乐也不甘落后,持续挖掘“听”场景, 增加了有声书和播客入口。当然,这些对手还不是全部,竞争还在日渐加剧。
喜马拉雅四季度实现盈利是个好消息,是否意味着已抵达“拐点”还很难说。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截止2022年2月28日,喜马拉雅流动负债总额为19.72亿元,流动资产仅剩下15.40亿元,而流动资产净额为-4.3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仅仅有1.69亿元。
说实话,数据确实有点惨。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对喜马拉雅的持续经营都是个考验。
如何解决“粮草吃紧”的难题。喜马拉雅要么真正进入盈利周期,要么能够上市,要么有新的融资。喜马拉雅未来能否出现重大转变,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