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生应该好好反思上海家化的问题了
文丨张敬科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上海家化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问题了。
当贝泰妮、珀莱雅等国产美妆的异军突起的时候,上海家化掉队了。因为研发投入不足,缺少王牌产品;重金押注营销却未能成功打开市场、渠道转型落后等等问题,使得十年间上海家化净利“原地踏步”,2022年管理层设定的目标亦未能完成,利润同比下跌近三成。
上海家化何时才能“致青春”?显然,需要做的事情不少。1、净利下降近三成,十年来“原地踏步”
上海家化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算上其前身广生行,这家“老字号”已经屹立了125年,横跨两个世纪,比116岁的欧莱雅还要早。
由于种种原因,这位日化行业“元老”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3月14日晚间,上海家化公布了2022年业绩快报,营收、利润双双下降,未能完成管理层设定的目标。
财报数据显示,上海家化全年实现营收71.06亿元,同比减少7.06%;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减少27.29%。
此前,去年中期业绩沟通会上,上海家化管理层曾信心满满的定下了全年营收实现75亿元,力争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的目标。上海家化未能完成目标做出解释是,“2022年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特别是第二季度,公司工厂和物流基地停摆,整体经营受到了较大影响。”
这样的成绩自然无法让资本市场满意,上海家化的股价表现疲弱。截至3月31日收盘,股价报30元,总市值203.66亿元,还不到珀莱雅、贝泰妮等一半。
2001年,上海家化顶着“日化行业第一股”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后来公司发展也是几经波折。2011年,时任上海家化的董事长的葛文耀力主企业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综合多方考虑之后,最终选择了平安集团,后者出资51.09亿元的完成对上海家化集团的全资收购,获得上市公司上海家化27.72%的股权。
遗憾的是,平安并未有效解决公司的困境,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因为经营理念不合,葛文耀2013年遗憾退场。随后上海家化也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平盘期。
这十年间上海家化经历了4次换帅,实现了营收从39.99亿元增长至76.46亿元;但净利润几乎没有长进,2012年上海家化净利润6.35亿元,2021年该项数据为6.49亿元,2022年的数据更加惨淡。2、问题的症结:重销售、轻研发,渠道存弊端
其实,长期增收不增利反映的是品牌竞争力的下降。
尽管上海家化已经拥有玉泽、佰草集、典萃、双妹、高夫、美加净、六神等众多品牌,还合作代理了片仔癀(口腔护理)、艾禾美、芳芯、碧缇丝等品牌的产品,但其战绩与无论外资巨头还是国货新秀相比,略显暗淡。
并且,上海家化在研发投入方面表现得并不积极。
根据国盛研报数据,2016年-2021年欧莱雅集团的研发费用率保持3%-4%,研发费用由8.5亿欧元上涨至10.3亿欧元,每年申请的专利数增长至500+。资生堂的研发费用率更是达到了4%-5%。
相比之下,上海家化2012年研发费用率为2.27%,2021年这一数据下降为2.13%,2022年上半年更是创出了1.76%的新低水平。远比不上同期贝泰妮、丸美股份的的3.98%和3.02%,甚至还不及国产日化美妆品牌。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家化投入了高额的销售费用。
数据显示,近些年来,上海家化的销售费用维持在30亿元上下的水平。2017-2021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2. 82%、40. 64%、42.21%、41. 58%、38. 54%。2022年上半年该数据为43.26%。对于上海家化来说,缺少研发支撑的品牌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打开市场,又需要花费高额的销售费用,难怪利润数据起不来。
还发现,上海家化营收规模的扩大是以激进的赊销策略换来的,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葛文耀曾在微博痛批公司“赊账塞货”、“以产定销”。
Wind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家化应收账款余额为4.28亿元,存货为3.96亿元;2021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1.09亿元和8.72亿元。2022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余额和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13.03亿元和9.49 亿元。
此外,十年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2012年的36天变为2021年的51.76天,2022年6月末,该数据同比上升 7 天。
此外,上海家化近年来也在谋求渠道转型,但是对头部主播形成了依赖,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比如玉泽品牌2019年与李佳琦的直播合作,被塑造成“国货之光”知名度快速打响。后因“商业合作条款无法达成一致”,2021年玉泽转为与薇娅合作,可是好景不长,同年底薇娅因“逃税”被停播,使得上海家化渠道转型的节奏被打乱,2022年公司护肤品业务收入直线下降。3、“翻盘”路上的障碍
当然,要实现“翻盘”并不容易。
上海家化品牌不少,但产品竞争力略显不足。
据 Euromonitor 数据,2020年,上海家化未能在高端市场占据席位,高端意味着大量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以及长时间的口碑积累等等,这些方面上海家化显然没有优势。
而在我国大众化妆品序列中,外资品牌宝洁和欧莱雅稳居市场前两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2.1%、8.9%。上海家化占有2.3%的份额,被百雀羚、珈蓝等国产品牌反超,二者的份额分别为3.9%、3.7%。意味着上海家化未来要在取得重大突破,就需要在研发、创新和口碑积累等方面花费更多努力。
当前,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更注重对品质、服务和购物体验的选择。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体现生产产品的附加值,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上海家化的产品“高不成、低不就”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产品老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同时,上海家化在平台价格管理协作上存在问题。2022年12月,佰草集在李佳琦直播间到手价格为230元,可以得到200ml波波水以及一系列赠品。但第二天,同样的产品在佰草集店铺到手价仅200元。此前还有用户反映,活动宣称送的小样和实际收到的存在出入。
此外,如何搞定大股东,也是摆在上海家化面前一道难题。
平安资本入主上海家化后,先后换了几任掌门人,净利润更是“原地踏步”。资本看重的营销手段并未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而抛弃“研发为王”的战略也让上海家化的产品竞争力较差。
平安系与上海家化存在多项关联交易。上海家化购买的平安消费基金项目中,公允价值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均出现公允值减少。不仅没有赚到钱,还需要按“市场标准”每年向平安支付管理费。
正视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尽管上海家化尽管近几年业绩起伏不断,但底蕴尚存,仍然手握超过70亿元的营收。
国内化妆品市场前景看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人均化妆品开支预计于2026年进一步达1041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2%。
上海家化未来能否抓住机会,成功翻盘,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