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喜欢公益的人都在阿里,而是加入阿里之后都会爱上公益
和大家一样,倪叔也喜欢刘慈欣,尤其喜欢他那种包裹在宏大宇宙视角下的具体而细微的真实细节,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作品不是《三体》和《流浪地球》,而是一个听上去没那么科幻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
这也是倪叔对于科幻的理解:幻想虽假,但科技很真。就像《乡村教师》里面对于“教师连接人类命运”这个母题的刻画。故事中那个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坚持让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孩子们凭借这些科学知识通过了外星人的文明测验,地球逃过一劫。你看,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幻想是假的,但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这是真的。
科技,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母题,它渗透进入各个领域,“科技公益”便是其中之一。
几天前,B站up主“@啊吗粽”前往北京体验了什么叫“无障碍剧场”,通俗来说就是通过“讲电影”让视力有障碍人群(包括盲人、色盲色弱及其他视力障碍问题)也能够完整地体验一部电影。
优酷无障碍剧场也为视障人群提供了“讲电影版本”,原理与线下影院的讲电影类似,但在优酷app内需要做更多的技术优化,达摩院OCR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视障人群通过优酷“听电影”“听剧集”“听人文节目”。@啊吗粽感慨,在一家公司里能有这么多的人,自发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公司也用了很多实际行动鼓励大家做公益,瑞思拜!
演员张译在得知自己主演的电影《万里归途》也将以这种方式让广大视障朋友们欣赏时,他表示:“(阿里旗下的优酷「无障碍剧场」)用科技的力量,让视障朋友们走进电影艺术,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且了不起的事情。”
张译出现在视频中,为无障碍观影项目点赞
“优酷无障碍剧场”是阿里巴巴众多科技公益项目其中的一个。就在3月3日,素有公益界“奥斯卡”之称的阿里巴巴年度公益晚会召开。“科技公益”正是今年晚会的一个突出特点。
可能倪叔的读者里面会有不少人有疑惑,阿里巴巴不是一家科技公司吗?怎么给人的感觉是,阿里人都在专心做公益呢?他们的领导不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吗?
不只不会这么想,领导还要鼓励大家不要放过每个做公益的机会。这可能是阿里公益和其他公益最大的不同之处: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科技的力量。
换言之,不是喜欢公益的人都去阿里上班了,而是加入阿里之后,你会受到“公益”这种企业「爱的文化」的强烈感召而投身公益。
倪叔讲一个亲身经历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去年底刚放开那段时间,倪叔的一位阿里前同事的家人阳了,叠加基础疾病情况很紧急,医生说需要一盒“特效药”以备无患。前同事找到倪叔咨询,倪叔又找到了阿里的一位同事。说来也巧,这位同事刚好买到了两盒特效药,而且他俩住得也不远,一件救人水火的事情、三个阿里人、在一天之内就这样机缘巧合地解决了。用药之后一周,那位同事的家人就转出了ICU,脱离了生命危险。
通过这件事,其实体现的就是阿里这家公司将公益做成企业文化之后对于每一个阿里人、阿里校友(“毕业了”的前阿里人)的深刻影响。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的时候,都会自觉自发地伸出手,放大到整个阿里巴巴,很多公益项目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背后是一种必然。
可以说,这二十多万阿里人,公司里面普遍状态就是“关注国计民生和社会疾苦”,那些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角落,比如乡村、比如老年人群体、比如罕见病患者等等,阿里人愿意用他们平生所学去关注去帮助,网上有句话说“这世界不完美,但总有人缝缝补补”,我想每个阿里人听到这话都能共情到那个点。
所以倪叔这个阿里校友,也越来越觉得,阿里巴巴最棒的科技,可能都被阿里人应用到了最需要帮助的那些“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大多数人”那里去了。
在晚会现场,我看到这些科技公益项目的第一感觉是:“哇,原来科技和公益的结合可以这么脑洞大开。”
比如轮椅导航项目。这个项目很有意思,普通人原本走路用13分钟,但是在轮椅导航界面却变成了至少16分钟,看得人有点不明就里:坐轮椅就要被导航这么“绕远”吗?
其实是加入了“无障碍设施”这个参数,尽量避开了台阶、陡坡等不利于轮椅同行的路段,所以看上去是绕远了,实际上是为轮椅出行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再比如“助盲普惠教育”项目,通俗理解就是“盲文翻译机”。
这个项目很小众,你肯定好奇:盲文翻译,翻译给谁看啊?当然是翻译给“明眼人”看。
数字人小莫帮助听障人士翻译生活用语
原来,很多盲校急缺老师,缺老师的原因又是对于这些看得见的老师来说,“盲文太难学”,而有了盲文翻译机,无论是学习盲文还是批改学生作业,都有了一个得力帮手。而且接下去还会开发小程序,用手机扫描盲文更方便。
听上去很简单,但它背后需要用到的科技力量可一点儿都不少,最关键的是,阿里的同学们真的是“无孔不入”,能将团队的科研痛点放在这么冷门的地方,你说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啥?
在今年的阿里公益晚会上,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如果说上面提到的那些故事,轮椅导航、盲文翻译机等等距离普通人好像有点儿远,那么接下来这两个项目就很近了。
少年云机房项目,与每一位少年有关,尤其是农村少年。
2016年高考作文题浙江卷是“虚拟与现实”,当时就有网友提出这样的题目对于农村孩子有失公平,因为农村孩子极有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VR技术。
少年云机房就起步于这样的担忧,今天我们有8亿人生活在县域经济圈,这里的孩子学习条件和城市孩子依旧存在着巨大鸿沟,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去填补鸿沟,让农村孩子也能从小就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参与者?
2022年3月,少年云机房项目正式落地。至今一年,已有近百所学校接入,为4万多名孩子打开了更大的世界。它解决了三个现实问题:第一,让乡村孩子也具有了信息化基础素养;第二,通过算法、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让乡村孩子有了更多的信息化技能选择;第三,初步奠定了乡村信息化教育的基础模式,未来可以快速且大范围地进行复制,有效提升乡村教育水平。
少年云机房
与少年教育相应的,是老年健康。阿尔茨海默病公益筛查项目正是借用AI守护老年人的记忆。
很多人都是通过自己的爷爷奶奶、老爸老妈知道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痴呆”。大家知道这个病是治不了的,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通过早期筛查可以进行提前干预从而降低或避免患病率。
问题来了,怎么筛查?传统筛查方法是通过纸面交互,类似于智力测验,需要专业人员至少20分钟的操作。而该项目则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老人通过和智能手机交互,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筛查。
显然该项目的便捷性与普适性更好,也能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进行筛查。做好这个项目所需要的AI技术积累与应用能力,则正好是阿里擅长的领域。
B站UP主@康哟喂的视频弹幕及留言区,很多年轻人都被这个项目触动,大家都感慨:“希望阿里可以把这个公益一直持续下去,虽然萤火之光不能与日月相比,但总能稍微照亮黑暗。”
所以你说,阿里的这些科技公益项目到底是一种“做好事不留名”的高风亮节还是“这件事确实轮到我们来做”的必然结果?又或者,兼而有之吧。
对于阿里人来说,人是科技的延伸,这也是他们乐于且善于以科技能力结合公益行动的底层逻辑。
从视障人士观影到“无障碍轮椅导航”,再到“阿尔茨海默病公益筛查”,来自阿里巴巴各个BU的同学,用“科技脑洞”把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为乡村学校、残障人士、乡村孩子、老年痴呆症患者、罕见病患者等群体带去了科技红利。
现在是一个深度渗透的科技时代,科技公司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公益事业也因为科技公司的参与而焕发出了全新的发展特点,公益变得更创新、更有趣、更普惠。
更让人动容的则是阿里巴巴的公益文化也成为了驱动未来“科幻”世界的现实底色,它让阿里巴巴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家社会企业,而不仅仅是为了利润而生的商业机构。
阿里人历来就有全年365天做公益,每年必须考核三个小时公益时的企业传统,而每年的33公益榜晚会都是为了以节日庆典的方式来铭记这一份传统与责任。
今天倪叔作为阿里校友,很荣幸的获得了阿里公益的邀请重回阿里,而今晚的33公益榜的现场,真的是人山人海,一座难求,最终倪叔不得不坐在过道里看看完了整场晚会演出。
自闭症孩子,阿尔兹海默症,残障工程师……每一个故事都让人眼含热泪,每一个故事都牵动在场每个人的心;
在庸常的生活中,我们都在忙于生存,只关心自己;而公益时刻,唤起我们关注他人,关注这个世界上和我们有相似命运的人们
倪叔我理解:公益就是传递善意,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到所有人
每个人的爱都能唤醒更多人,让更多人帮更多人,也让美好开遍世界。
这个世界没有超能力,只有超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