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买来技术却无“用武之地”,京东方难破困局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过去十余年,智能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带动手机屏幕等相关产业快速崛起。作为国内最大的面板制造厂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以下简称“京东方”)目前的市值为1436亿元。在市值千亿的同时,京东方也一改昔日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利润规模首屈一指。
2021年,京东方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相当于成立前后20年来利润的总和。而2022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虽然有所下滑,但是52.9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依然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水平。
不过,相比早年京东方巅峰时期的市值超过2000亿元,此时的京东方,股价表现却十分乏力,自去年4月份的最高点7.55元开始,一路走低,直至如今不足5元一股。估值几乎腰斩的根本原因,显然是京东方的潜在危机正在日渐暴露,投资者逐渐对其丧失信心。
技术方面虽挺直腰杆,但盈利能力存疑
显示行业的周期性规律与摩尔定律十分类似。摩尔定律如是总结道: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
而在液晶显示行业,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也提出了“液晶显示行业生存定律”,甚至在业内称为王氏定律。王东升总结称:“每三年,液晶显示面板价格会下降50%,若要生存下去,产品性能和有效技术保有量必须提升一倍以上”、“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须提升一倍以上。这一周期正被缩短。”事实证明,这样的规律总结不无道理,也正在被验证。
今年上半年,面板行业传来惊人的消息,那就是京东方被苹果撤销3000万片iPhone 14系列OLED①屏。虽然事后该传言被指夸大其词,实际苹果公司保留了京东方的供应商资格,只是采购量为500万片。但是京东方从濒临破产到成为全球液晶显示三强的过程,却充满了争议之声。
据了解,京东方从2003年通过海外并购切入TFT-LCD②行业,到2019年成为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销冠,先后花了16年,由此也终结了我国大陆地区无自主液晶显示屏的时代,更是打破了国内市场被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厂商垄断的格局。
只是,率先从技术上闯入无人之境的京东方,净资产收益率(也称股东回报率)自2013年以来,连续8年均为个位数。值得注意的是,期间京东方投入3000多亿,且连续5年亏损。要知道,这还是京东方在获得各级政府、银行、融资机构共同支持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绩”。
众所周知,近年我国受西方国家的技术打压,陷入了“缺晶少屏”的被动局面。因此,显示面板作为打破技术封锁的关键行业之一,也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的大力扶持。但是其业绩始终是在亏损和弱盈利之间摇摆,成立20年,总共才盈利200亿,与其向社会融资、享受政府补贴的千亿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观察,过去数年,京东方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多少收益,归因于其在技术、价格等方面,依然受到外来品牌的竞争。
例如,2003年前后,京东方因为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价值3.8亿美元的TFT-LCD业务部资产,而拥有了现代的各项TFT-LCD技术、专利、工艺和其全球TFT-LCD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
同年,京东方还斥资10.6亿港元收购冠捷科技有限公司26.36%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两笔收购,给京东方奠定行业地位做足了铺垫,也储备了技术实力。
只是,此后京东方的液晶显示面板仍然无法在价格上与日韩、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抗衡。彼时,竞争对手甚至将3000元/块的面板打到1000元/块左右,让本来就利润微薄的京东方毫无还手之力。而此后的数年,京东方也一直没有走出这样的阴影。
虽然时至2022年,显示面板行业的价格战,在TFT-LCD领域开始了角色转换。但是京东方的潜在危机依然挥之不去。
一方面,京东方的产品依然无法摆脱毛利率低的难题。通过分析液晶面板行业毛利率的发展曲线可以看出,京东方的产品毛利率为5~15%,与同一产业链上原材料端的偏光片、玻璃基片40%-60%的毛利率相比,可谓相差甚远,甚至仅次于OEM组装的毛利率,处于产业链的底端。
另一方面,显示面板技术升级迭代快,京东方如果过于聚焦该业务,无法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其多年以来投资巨大积累的技术优势,依然难以发力,势必会在未来给企业再次带来发展危机。
过度依赖苹果,风险巨大隐患难除
尽管此前京东方被苹果撤销订单的消息已被辟谣,但是其过度依赖苹果却是不争的事实,而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言而喻。
众所周知,随着苹果一代代的产品深入人心,其在我国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无人能敌,因此苹果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也随之攀升。据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为16%,2022年9月份、10月份,苹果连续两个月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与此同时,其他手机品牌销量几乎全部出现下滑。而在随后的10月份,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5%,创下历史新高。
在苹果公司在华市场表现强势的同时,也有众多智能手机的下游企业争先恐后,试图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但是,智能手机核心部件所需要的技术,又被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占领。因此,在苹果相对薄弱的屏幕领域,京东方等面板供应商也便有了机会。但是与此同时,竞争之激烈,也肉眼可见。仅仅韩国的三星、LG等显示企业,就足以与京东方相抗衡。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方也因为深度绑定苹果,而不断发展壮大。而在苹果iPhone14系列产品上,京东方更是其屏幕的主要供应商。但是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京东方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也让其危机并存,风险巨大。
早年,被强势的客户、供应商“卡脖子”的事件鲜有发生,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或许只是隐患而已。但是近年华为被国外芯片技术卡脖子、因为断供几乎葬送前程的事件近在眼前,更是京东方的前车之鉴。而京东方摆脱这种潜在风险的出路,只有跳出舒适圈,寻求多元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近年苹果调整更换的供应商高达30余家。京东方作为其中之一,虽然这次“幸免于难”,但是在过于强势的客户面前,京东方的命运已如大海浮萍,难以自主。
多元化发展受阻,烧钱恐难突围
京东方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过度依赖苹果的风险。因此,京东方在有意在显示面板行业做深、做精的同时,也逐渐向上下游延展,拓宽产业版图。
只是,近年京东方的多元化发展,显得有心无力。据了解,京东方在显示面板细分领域受到挤压、业务逼近天花板后,也将未来的发展,押注在以“屏”为核心、为媒介的物联网赛道,只是,虽然这个赛道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目前依然没有看到其走向繁荣的迹象。
据了解,在物联网创新业务、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智慧医工等4条布局新业务中,以物联网创新业务目前的发展势头最好。该部分业务2021年的营收为283.7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12.94%,但是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智慧医工等三项业务占比不到个位数;其毛利率也差强人意,仅为11.52%。由此可见,京东方的多元化,尚无明显起色。
与此同时,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京东方也面临着布局多元化业务,资金投入过大、不堪重负的局面。例如,根据其2021年年报数据,其货币资金达809.87亿元,占总资产的18.01%;但不包括短期借款、合同负债等项目,仅长期借款就高达1160.79亿元,占总资产的25.81%。
这也意味着,为了寻求安全感,必须谋求第二条增长曲线。但是,试图进行多元化发展的京东方,继续烧钱在所难免。只是,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恐怕会如同早年其豪掷亿万吸纳显示技术,最终却因为毛利率过低、颗粒无收一般,必将为京东方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变数。
结语
作为目前占据全球显示屏市场超过四分之一的行业巨头,京东方的江湖地位毋庸置疑。只是,其空有规模,难于盈利的困境却并非一朝一夕。虽然京东方也心有不甘,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突破。
但是摆在其面前的难题显而易见,一方面过于依赖苹果之类的单一客户,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埋下了祸患。另一方面,京东方虽然积极布局多元化业务,但是进展缓慢,尚未溅起浪花。
而在如今经济下行、显示行业陷入低潮的关键时期,京东方想要扭转局面,恐怕还需针对已知的现实问题各个击破,方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