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上汽斯柯达:入华十八载,造车天才已成伤仲永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斯柯达明锐车友齐聚上海,和上汽斯柯达一起欢度明锐的16岁生日。作为第一款在华上市的车型,明锐对于上汽斯柯达来说意义非凡。此次庆生会在回忆了老明锐的优良品质的同时,也借机宣传新发布的2023年新款明锐pro。

不知不觉间,斯柯达进入中国已经十八年。不过近年来斯柯达已经没有往日的鼎盛风采,在国内市场毫无热度可言。在去年还被外媒爆出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直至今年,上汽斯柯达才明确回应,不仅不会退出,还会初心不改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今年伊始斯柯达公布了2023年新车计划,包括新一代的速派和柯迪亚克、柯米克和昕动的中期改款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ENYAQ 和ELROQ。6款新车将会在今年第三季度亮相,但国内何时上市仍无定论。如此看来,对于想在扎根中国市场的斯柯达来说,没有新车才是最大的问题。

前程全力加速,后程动力缺失

或许现在的年轻车友并不知道,来自捷克的斯柯达是和奔驰、标致和福特并称为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汽车制造商,历史超过百年。生产过自行车、飞机发动机甚至是轻型坦克。然而受经济体制变革影响,1991年大众集团成为其控股股东,2000年斯柯达正式成为大众的全资子公司。

2005年上海大众正式与斯柯达展开合作,2007年6月6日明锐正式上市,成为继大众、奥迪之后,大众集团第三个在华投产的汽车品牌。有上汽和大众两大集团的背书,斯柯达明锐实现了开门红,2007年销量达到3.18万辆。

随后上汽斯柯达趁热打铁,先后引进晶锐、昊锐,至此斯柯达国内产品矩阵初步成型,并且赢得了国人的信任。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第四年,上汽斯柯达销量突破20万辆,中国成为斯柯达最大的单一市场。 至此斯柯达已经在国内市场站稳跟脚。

image.php?url=YD_cnt_80_01NZWfZPZY5s

经过多年发展,斯柯达销量虽未达到一线品牌水准,但稳居国内二线阵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2018年在华销量约34.2万辆,达到历史新高,远超马自达、标致等合资品牌。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2019年开始,斯柯达好似动力缺失,销量逐年下滑。

2020年斯柯达在华销量17.3万辆,同比下滑38.7%。而近两年的销量更是断崖式下降。2021年国内销量约为7.12万辆,2022年下降至4.46万辆。短短四年时间,相比2018年销量已经下滑近87%,倒退至2008年市场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国还是斯柯达最大单一市场,而2022年中国市场排名已经掉落至第六。近年来斯柯达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简直有些令人费解。但是如果结合国内车市的发展来看,斯柯达的衰落又是情理之中。

2015年国产车开始全面崛起,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城和奇瑞等一大批国产品牌开始发力,合资品牌的销量出现颓势。据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1176.6万辆,同比上涨22.8%,市场份额高达49.9%。自主品牌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则普遍开始下滑。

尤其是今年初,大众、日产、雪铁龙等品牌开始降价自救,也表明合资车的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一线合资品牌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二线的斯柯达了。按理来说,背靠上汽和大众的斯柯达,不应该如此弱不禁风。短短两年内就被国人抛弃,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斯柯达的产品布阵上。

经典深得人心,新车难受欢迎

如果让你不假思索说出斯柯达的一款车型,可能很多人会说是明锐。如果再让你说出一款,或许是速派,或许是大脑的一片空白。这就是目前斯柯达的尴尬处境:消费者们还在怀念明锐、昊锐等停产车型,而对于新车型柯米克、柯迪亚克的关注太少。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就是斯柯达前期车型太过于经典。例如早期的三大门面明锐、晶锐和昊锐,虽然都是脱胎于大众平台,但是外观和风格明显和迈腾、POLO和帕萨特完全不一样。掀背式设计更是在当时的汽车圈里特立独行,稳重的风格更是获得了国人的喜爱。

和大众一样的三大件,价格又比大众同级车便宜。质量过硬又省油,这就是斯柯达在中国市场一炮而红的秘诀。晶锐和昊锐在上市三年后累计销量都超过11万辆,明锐自不用说,一直都是斯柯达的顶流支柱,上市16年累计销量超过145万辆。

不过问题就出现在新老车型的交接上。虽然斯柯达的困境是近两年开始才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实际上早在2014年就已经初现危机。彼时正值斯柯达第一次全系上新。一口气发布了昕锐、野帝、昕动等6款车型。

image.php?url=YD_cnt_80_01NZWfaYY4XN

新车型确实带动了销量的提升,但是整体来看,斯柯达全新的产品矩阵是不及预期的。尤其是越野车型野帝的定位失败,被外界一致认为是斯柯达在国内市场失守的导火索。

斯柯达野帝和大众途观都是基于PQ35平台打造的都市越野车型。尽管三大件一样,但是极具个性的盒子外观,以及出人意料的价格还是让广大消费者难以接受。市场表现和途观完全是天壤之别。

2014年途观销量23.74万辆,而野帝从2013年上市到2017年退市,一共才售出9万多辆。彼时,正是国内SUV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野帝在国内市场遇冷也标志着斯柯达在SUV赛道棋差一着,已失先机。

即使在2017年连续推出了柯迪亚克、柯珞克和柯米克三款SUV车型,但在SUV市场上存在感平平,鲜有关注。三款车型在鼎盛时期的月销量也只有6000多台,如今柯珞克和柯迪亚克的月销量仅在几百台。

为何斯柯达新车难受国人欢迎,甚至保值率越来越低。不难发现在野帝失利以后,斯柯达在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保守,柯迪亚克、柯珞克和柯米克虽是三款新车,但是本质上就是大中小号的套娃行为,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动力上,已经难与国产SUV相匹敌。

发展备受冷落,坚守仍是难题

车型迭代慢、减配严重、小毛病不断、售后服务坑爹,这就是近年来国人眼中的斯柯达,早已与刚进入国内的初印象大相径庭。其实斯柯达的品质一直都在,只不过发展速度太慢难以迎合国内新车市场。比较讽刺的是,早已退市的野帝在二手车市场很受欢迎。

除了难以适应我国汽车市场的极度内卷外,斯柯达的没落更多的是来自上汽大众的战略缺失。很多人都说斯柯达的销量骤减是因为在华市场的水土不服,其实不然,而是在兄弟品牌大众的光环下,慢慢丢失了自身风格。

从早期的产品来看,斯柯达的定位是成熟稳重的家庭用车,但骨子里是极具个性的。所以早期虽然和大众共享技术,但产品风格并不相同。而上汽大众对于斯柯达的定位,就是大众品牌在华市场的补充,以大众为主,斯柯达为辅。

image.php?url=YD_cnt_80_01NZWfbM1fKd

不过随着斯柯达在国内市场的热卖,销量虽不及上汽大众,但市场口碑却非常好,已经影响到上汽大众的品牌战略发展。例如斯柯达野帝国内上市时间要晚于海外市场四年,很明显上汽大众对于斯柯达进军SUV领域态度是有所顾虑的。

尤其是近年来大众品牌的降价策略以及捷达品牌的独立,更是进一步压缩了斯柯达的生存空间。同门内卷大于外部竞争,让斯柯达苦不堪言。如今的斯柯达想要摆脱困境,无非只有两条道路。一是和大众做切割,品牌独立;二是打造符合国内市场的全新车型。

不过以目前的信息来看,斯柯达虽说继续坚守中国市场,但明显甘于做一个小众品牌,并未想要东山再起。毕竟这两条道路对于斯柯达来说都太难了。

首先,早在2014年时任斯柯达董事会主席的范安德曾说过,当在华销量突破50万辆,就考虑品牌独立。2016年斯柯达购入上汽大众1%的股份,也说明其有独立之心。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斯柯达没有了销量,就没有了话语权。更何况即使品牌独立,其后续发展仍是未知,独立后的捷达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在新产品方面,新能源无疑是最好的切入赛道,斯柯达并不是没有纯电车型,旗下Enyaq早在2020年就已经在海外上市,并且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但是至今尚未引入国内,此举也被认为是给大众ID.3、ID.4车型让路。而等到斯柯达新能源车型引进时,估计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结语

斯柯达如今在国内市场的现状令人惋惜。在汽车新浪潮下,布局缓慢,没有找到合适的品牌定位方向,以及上汽大众对斯柯达资源的分布不均,并未形成双核心效果,导致其在国内市场中夹缝生存,以至于十几年来在华市场的辛苦努力一朝化为乌有。

当然斯柯达没有放弃中国市场,但是接下来如何重塑品牌,得到消费者的再次认可,都要从头再来。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上汽大众,而目前上汽大众也急需一个突破口来拯救日渐下滑的业务困境,或许斯柯达在国内市场仍保留一线生机。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江苏银行频繁被处罚,城商行新晋黑马成色几何?
« 上一篇 09-20
爱奇艺的奇遇XR,难破虚拟现实行业困境
下一篇 » 09-20

相关内容

放弃大闸蟹的中秋旺季机遇,徐记海鲜在想什么?
南京仁杉门诊部闭店,风评饱受诟病的南京同仁医院拿什么兜底?
业绩持续低迷,波导股份丧失了战斗力
闪回科技二度冲刺港股,深陷盈利困境,雷军看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