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千年老二”命运难改,竞争对手岂止茅台?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资本市场,茅台的股价与市值基本是白酒行业的天花板,甚至是很多行业上市公司对标的对象。不过近年来,在白酒市场,尽管五粮液的市值不及茅台的三分之一,但是其品牌影响力、营收水平却经常被拿来与茅台相比。
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五粮液的营收不及茅台的60%,而净利润则不及茅台的二分之一。二者之所以差距甚远却仍被反复拿来对比,或许是因为,人们认为五粮液有追赶茅台的可能。
不过,从五粮液最新的业绩成绩单来看,这种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尤其是随着疫情前后白酒市场供需的变化,一二线白酒出现价格下降,甚至产品销售价格低于官方指导价的价格倒挂现象,更让五粮液与茅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此,业内人士称,这或许是白酒市场需求出现波动、动销缓慢、存货高企所致。而且,在行业整体出现颓势后,茅台、五粮液也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例如,2022年前者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或创下近4年的新高;而后者则刚好相反,同期的业绩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甚至低于2020年的业绩增速,创下近6年新低。同为高端定位的两强之争,也不禁令人们思考:五粮液与茅台相比,到底差在哪?
增速放缓,赶超茅台无望
过去,业内提及五粮液,通常会提及其营收、净利润的超高增速。甚至在2019-2021年上半年,不管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五粮液都大幅度领先于贵州茅台。而且,2020年开始,二者的差距逐渐拉近。
但2021年全年,这一切正在悄然改观。期间五粮液的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15.51%、17.15%,增速出现下滑;同期,贵州茅台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9%、12.3%,两家公司的增速逐渐拉近。
而在最近的2022年,五粮液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72%、14.17%,而茅台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5%、19.6%,此时五粮液的营收、净利润增速不仅被茅台全面赶超,甚至落后于洋河、汾酒和泸州老窖等头部白酒品牌。
根据2022年财报数据,五粮液营业收入增速为11.78%,贵州茅台的增速为16.53%,洋河股份为18.50%、泸州老窖为21.84%、山西汾酒为31.00%。在净利润增速方面,五粮液为14.29%、茅台为17.41%、洋河股份为24.98%、泸州老窖为31.03%、山西汾酒为51.34%。
由此可见,而此前营收、净利润双双增势凶猛的五粮液,也在2021年左右开始出现业绩拐点,其核心经营指标的增速,甚至在头部品牌中“垫底”,此时想要赶超茅台,恐怕越来越难。
白酒基本盘失守后,五粮液也试图通过“刀刃向内”,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例如,早在2018年,五粮液就曾提出将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集团公司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转型。
不过,这些听起来振奋人心的大战略,如今看起来却似乎沦为口号。过去几年,媒体频繁报道,五粮液已涉及造纸、造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频繁跨界的举动,也将五粮液谋求增长的焦虑暴露无遗。
不过事实证明,一些与基金调性“不搭”的项目,最终因为难于落地,并未产生多大影响力。而且,时至今年6月,五粮液依然没有扭转其跨界发展的思路。而是再度将触角伸向新能源,集团子公司入股光伏企业,试图在新的领域攻下新的战略版图。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五粮液集团原本定位就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公司,但是“遍地撒网”的结果,是其众多跨界项目中,仅有新能源板块的储能相关行业利润较高,光伏制造业等的布局,将会面临利润过低、难以规模化盈利的困局。
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五粮液的主业功课尚且存在不足,基本盘险些失守,却在大肆跨界,似乎有些“不务正业”。在公司的内忧外患之下,五粮液想要赶超茅台,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超八成酒企或价格倒挂,五粮液后劲不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白酒市场的红利期,是早年白酒品牌不多的产品稀缺时代,或者品牌定位参差不齐、白酒企业群雄并起的混战时代。
如今,白酒行业的格局初定,头部品牌之间即使你追我赶,短时间内也难以打破原有的市场平衡,重新建立新的格局。因此,五粮液也被业界调侃为“千年老二”。
实际上,白酒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也与行业整体走向趋于平稳有关。据前不久,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春节以来,白酒企业渠道库存高企,动销缓慢,受此影响,一、二线白酒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甚至倒挂,甚至即使是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也未能幸免。
例如,国窖1573在618期间单瓶装折后价格为1109元/瓶,相较于官方建议零售价格降低了26%。次高端品牌中,习酒窖藏1988线上平台最低到手价跌破600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官方重点推广的第八代五粮液,价格倒挂更是成为行业的现象级别。
据了解,第八代五粮液的建议零售价为1499元/瓶,但618大促期间,该酒在五粮液天猫淘宝及京东的旗舰店中售价逼近1000元左右。
在部分门店甚至出现了低于1000元价格,如在京东平台上,第八代五粮液在领取百亿补贴后,价格下探到899元/瓶;淘宝一门店领取百亿补贴后,第八代五粮液的售价仅859元/瓶,相较1499元原价近乎砍半,同时低于889元/瓶的计划内出厂价。
作为一直以来以高端白酒为定位的五粮液品牌,此举显然不只是让其产品“掉价”,更是让其品牌价值大打折扣。
很显然,若非无奈,五粮液不会通过这种“名利双失”的手段来试图力挽狂澜。而据分析,价格倒挂的尴尬背后,是其库存升高、销量承压。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五粮液酒类产品的整体库存为23328吨,同比增长10.24%;其中五粮液产品的库存为2961吨,同比增加52.8%。
库存积压的罪魁祸首,还可以归因于其销售模式。据了解,2013年五粮液开始建立大经销商体系下的直销模式,即“厂家对接大商、大商对接小商”的销售模式,筛选出500多家大商由厂家直接管理,其他经销商则通过大经销商进货。看似此举可以收回大经销商的“权力”,让其动销数据更透明,销量更可控,但是实际落地,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一是大经销商模式的长期存在,导致五粮液对于渠道掌控力不够强,难以形成对品牌和销售的有效管控。因此市场乱价、窜货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五粮液即使是“三头六臂”,也无暇顾及。
其二是一些子品牌,尤其是买断品牌早已形成了大经销商依赖,让五粮液内部对其“投鼠忌器”,复杂的利益链条,让其渠道“减肥”的策略落地显得束手束脚、十分保守。
因此,在多方利益博弈之下,五粮液的白酒也不那么好卖了。而靠量取胜的五粮液,也逐渐陷入了产品动销不足、库存高企的尴尬之中,业绩自然难有保障。
高端调性被稀释,难敌行业竞争
据了解,五粮液的代表性产品是浓香酒,口感绵甜香醇。而茅台则以酱香酒为特色,酱香味突出,窖底香更浓。
实际上,对比而言,五粮液的浓香型口感更加大众化,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但是一个品牌的形成,除了产品本身,其背后的社交属性、文化底蕴更为重要。
例如,茅台之所以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就是因为其对外的竞争优势不只是香型,而是其社交价值更高,尤其是在高端化品牌阵营中,茅台基本上是高端社交的“代名词”。
反观五粮液,不仅在高、中、低端市场都有布局,模糊了其品牌定位,而且因为卷入了价格倒挂的行业怪相中,让其品牌价值被稀释,高端调性更是荡然无存。
五粮液的品牌调性上不去,还与其“孵化”了太多子品牌有关。据了解,早在2014年,五粮液为了扩产、消化大量的中低端白酒,创立了买断经营的OEM模式。
彼时,五粮液的经销商与五粮液酒厂平起平坐,都能够独立和五粮液成立一个品牌。因此,一时之间五粮液旗下的子品牌,高达千余个。
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言而喻。其一是子品牌过于分散,对其市场推广与品牌营销而言,难于形成合力,稀释了五粮液的整体品牌价值。其二是销售渠道过于分散,也让五粮液对渠道的控制力度显得不足,因此也给其业绩的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正是那时,给了茅台超越五粮液的机会。实际上,除了茅台一直以行业老大的身份“压制”着五粮液,让其难以突破外,其他白酒品牌的不断崛起,同样在威胁着五粮液的“江湖地位”。
实际上,白酒品牌除了茅台、五粮液外,泸州老窖、洋河酒业、汾酒、剑南春、习酒、郎酒均为“老三”争夺宝座的人。而作为行业老二,五粮液不仅难以超越茅台,还面临后来者的追赶压力。
除了泸州老窖、洋河酒业、汾酒、剑南春等老品牌你追我赶外,后起之秀的习酒、郎酒也是其潜在的对手,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尤其是酱酒品类过去一直是茅台一家独大,如今却增添了新玩家,因此甚至让茅台都难以高枕无忧。
要知道,习酒从2018年开始,业绩一年迈出一大步,从56亿到200亿,业绩增长速度之快,令业界刮目相看。而郎酒更是在2021年营收突破150亿,在2022年成为200亿白酒军团的一员,在酱酒市场同样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在内忧外患之下,五粮液恐怕地位难保。
结语
作为行业重量级的玩家之一,五粮液早年的矩阵化品牌运营模式,固然让其在多元化布局、占据高中端市场方面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限制了其成为高端品牌的想象空间。
靠量取胜的策略打法,对于五粮液而言,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在壮大其营收规模的同时,也让其受到营销渠道、营销模式的束缚,因此难以在高端市场施展拳脚,甚至有点“作茧自缚”的意味。
希望长期稳定行业第二的五粮液,能够有朝一日突破业绩增长瓶颈,重回巅峰,甚至让其他对手也难以对其构成威胁。只是,至少同样实力雄厚的茅台,也不会给五粮液太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