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扎进“红海”不回头,品胜电子IPO前途何方?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继备受投资机构青睐的绿联科技于今年1月过会,所引发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后,上市之风又吹向了品胜电子。
6月30日,广东品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胜电子”)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计划募资7.57亿元,用于深圳生产基地的搬迁扩建、研发中心总部办公建设以及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
值得一提的是,品胜电子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一举拿下“3C配件第一股”,不过在2017年中终止挂牌。
所以,作为最早进入电子配件市场的公司之一,此次转战主板上市,品胜电子背后的商业能力,能否真如名号引起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呢?
业绩喜忧参半,第二曲线增长亮眼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2020年-2022年(简称报告期),品胜电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13.28亿元及13.29亿元;同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1.01亿元及9714.03万元。可见,虽然公司收入逐年递增,但是净利润却呈现下滑趋势。
进一步拆分营收结构,充电、手机内配和创新电子三大类产品为贡献主要收入来源。其充电系列产品常年贡献了近6成收入。而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一直被品胜电子寄予厚望而打造的第二曲线创新电子类产品,业绩增长比较亮眼,对营收的贡献占比也在不断升高。数据显示,该品类的营收已从2020年的1.2亿元升至2022年的2.57亿元,同期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10.64%升至19.51%,成为品胜增长的又一引擎。
但从盈利能力上来看,品胜电子核心产品充电系列、手机内配的毛利率报告期内却连续下滑,2022年分别只有31.14%、35.41%;同期其ODM和OEM的毛利率也分别仅有29.48%、19.32%。不难看出,品胜电子的钱并不好挣。
受此影响,也使得品胜电子主营业务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安克、公牛和绿联。比如,2022年品胜电子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4.49%,低于安克创新38.86%数值4.3个百分点。
对此,品胜电子在招股书中也坦言,公司毛利率主要受产品结构、市场价格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若公司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停滞不前,或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而公司未能及时响应下游需求的变动,或公司无法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则有可能出现公司毛利率水平波动甚至下滑的情形,继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压舱石,更是能否成功上市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特别是对于想要上市的科技企业,但凡突破核心技术,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的公司,二级市场均欢迎接纳。
但品胜电子的科创底色却略有不足,虽然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研发积累与技术创新,在核心产品领域和相关生产工艺上拥有多项核心技术。
而我们查阅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品胜电子研发费用分别仅有4451.57万元、4803.63万元和4957.27万元,研发费用率常年位于3%左右徘徊,一直摸不着4%。
显然,不论是从研发投入费用占总营收比率,还是从累计投入金额来看,品胜电子创新投入并不理想。
夫妻控股超85%,突击分红所谓那般?
品胜电子是有钱的,我们可从其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可见一斑。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品胜电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7亿元、1.53亿元和1.66亿元;各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高达2.27亿元、1.92亿元和2.58亿元。
不仅如此,截至2022年末,品胜电子账面趴着2.72亿元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51.95%。
熟悉财务报表的都知道,电子零售行业向来被称为现金奶牛,也是最吃现金流的行业,像品胜电子这么大的集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平台,如此海量的现金流可以说不仅能够维持当前规模的经营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也具备给企业提供大幅更新升级的能力。
但与其同行业竞争对手绿联科技和Baseus倍思不同的是,品胜电子的钱并非由投资方融资带来的,而是大部分资金由赵吴夫妇认缴而来。
比如,绿联科技IPO前曾受到高瓴等知名投资巨头的融资,先后投资3亿元和2.5亿元,以此计算,绿联科技的IPO估值或超150亿元。而Baseus倍思同样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由深创投、中金资本联合领投,越秀产业基金、高榕资本跟投的数亿人民币A轮融资。
反观品胜电子则鲜少有机构投资者背书,仅有深圳明礼泽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明礼智杰私募基金持有6.48%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而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赵武和吴炜崝夫妇二人,合计控制公司85.32%的股份。
招股书显示,2021年和2022年,公司先后进行了两次分红,分红金额均为4630.9万元,合计约9261.8万元现金分红。公司分红金额在当期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高达45.54%、47.42%,占两年整体净利润总和的46%。
可见,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品胜电子就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对于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投票表决及公司经营决策均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实控人如果想要分红变现几乎毫无阻力。
品胜电子还面临着什么?
当然,我们能进一步预见的是,品胜电子上市能解一时之困,但解决不了行业的核心问题,即客流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智能终端市场不减缓,与之高度挂钩的3C智能周边配件产品很难大翻身。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64亿台,同比下降23.1%;国内PC市场出货量仅为4850万台,较2021年下降15%。
除了因智能终端市场萎靡不振而减少的消费者以外,数码配件产品护城河并不深还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智能产品配件的倾向。
一方面,各大手机及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商都开始以自研或代工的模式不断开发出自家产品适配的配件产品,比如,小米和华为等知名品牌。换言之,大多选择该品牌旗下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消费者,经过品牌的普及心智,具有很高的消费粘性,相关配件产品也就完全没必要更换其他品牌。这显然对像品胜电子、绿联科技这样专注于单一数码配件产品的品牌产生不少冲击。
另一方面,一些国内依靠高质量配件产品而兴起的科技公司也逐渐成为不少消费者共同的选择,高质量数码配件产品不再是那些知名企业的专属。比如,产品涵盖移动电源、无线充贴片、适配器、数据线材等品类的罗马仕,连续6年来荣获天猫双十一移动电源销量第一,同时蝉联3C数码品类第一的荣誉。
因此只要智能终端市场依然影响数码配件产品的恢复,品胜电子面临的增长危机就依然存在。这也意味着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数码配件品牌商们的下一轮“出海潮”或将开启。
就拿绿联科技为例,其2020年至2022年营收分别为27.38亿元、34.46亿元和38.39亿元,这其中海外市场收入每年占比均高达近50%。已实现通过海外电商渠道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而在这个方向上,品胜电子显然慢了半拍。再比如,在充电设备这个强品类、弱品牌的赛道上,安克创新、绿联科技选择另辟溪路通过电商渠道出海,赚取超额利润,相比之下品胜电子则留在国内和其他各类品牌商们一起在红海市场中不断“内卷”。
结语
品胜电子的境况,其实是中国3C配件行业的一个缩影。
在智能终端设备行业面临瓶颈,且获客如此艰难的时代,想要快速在二级市场获得更多“奖券”,确实是很多品牌不断突围的新方向。
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可以理解品胜电子上市的迫切,但其能否经受得住投资者的审视,又能否另寻出路突破瓶颈,还有待其进一步验证模式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