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品牌力不足库存积压,特步难以走出迷途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虽然三年疫情冲击了很多实体行业,但是运动赛道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疫情前后,一些头部运动行业的企业,依然业绩疯涨。被网友调侃为“千年老三”的特步集团,也不例外,便是印证。

前不久,特步集团发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财报显示,特步集团2022年全年收入12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集团经营利润为14.64亿元,同比增长4.9%。而且,第一季度特步这样的势头还在延续,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3个月,特步主品牌零售销售(包括线上线下渠道)同比增长约20%。

不过,尽管特步自2021年创下百亿营收,甚至2022年业绩增幅高于李宁、安踏,但是其行业第三的地位依然十分“稳定”。不上不下的位置,也让特步心有不甘,处境尴尬。

品牌力不足,难以摆脱“太土”标签

提及特步,相信很多人还会想到2018年那条在网上爆红的相亲新闻:阿里程序员因穿特步去相亲被拒绝。彼时,媒体报道称,一位阿里巴巴的程序员员工相亲被拒绝,女方拒绝他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其27岁了,还穿特步来相亲。

就是这样一个吃瓜事件,将“特步”的满身“土味”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实际上,多年过去,特步这个曾经的“晋江系一哥”,依然没有去掉这种品牌“土味”,甚至正在成为“低端”、“没有品味”的代名词。

image.php?url=YD_cnt_83_01OHucVjmc7V

据观察,消费者对特步的这种刻板的品牌印象,是特步品牌力不足、产品定位格调不高所致。众所周知,如今是一个消费升级的大时代,人们都倾向于使用品牌形象更好、产品品质更高的产品,即使价格稍高,消费者也宁愿为其买单。

但是,特步似乎一直不为所动,而是一直坚守其“走量”思维,所以在产品定位方面,并没有集中力量向高端市场发力,相反,却在攻占“下沉市场”方面有些用力过猛。

瞄准大众消费、中低端市场,确实给特步的销量增长带来了筹码。但是却让其在资本市场十分失意。时钟拨回至2022年上半年。彼时,安踏上半年营收为259.65亿元,不仅收入首次超越耐克中国,夺下了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老大的宝座,也与曾经的“运动一哥”李宁上半年124.1亿元的营收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安踏与李宁的“一哥”之争激战正酣之时,特步的营收却不过56.84亿元,与第一安踏之间的差距,至少有1.5个李宁。为此,投资者也开始用脚投票,安踏、李宁与特步的股价之间,也相差数倍。至今200亿港元左右的市值,也不过是前两名的零头,可谓相差甚远。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之所以对一只股票押注,不仅看其是否赚钱(盈利能力),还会看其是否值钱(想象空间)。而在这方面都略占下风的特步,显然难以获得较高的估值。

如果问特步手中还有什么筹码,那么其营收及净利润增速算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亮点。2022年特殊全年营收近三成的增长速度,甚至让安踏、李宁、三六一度也望其项背。

不过,按照其营收规模的增长,特步想要追赶排名更为靠前的安踏、李宁,恐怕尚需时日。加上如今是一个新消费、新商业的时代,特步品牌力不足的短板如果短期无法补齐,也难言反超。

双十一疯狂“去库存”,特步的焦虑藏不住

虽然2022年双十一过去大半年,但是业界对特步当时上演的一场舍利求量的“戏码”记忆犹新。

据特步公布的战报显示,“双十一”期间,特步累计线上成交额9.1亿元,同比增长约 30%。其中,特步主品牌累计销售 7.9 亿元,同比增长 23%。此前2021年双十一期间,特步品牌成交额突破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0%。

image.php?url=YD_cnt_83_01OHucWLk1HV

不过,近10亿的成交额数据,却是特步以大幅降价清理库存为代价的。据券商发布的研报显示,为了控制库存水平,特步在双十一期间采用较去年更加进取的折扣优惠。

“双十一的首要任务是清库存,以让明年轻装上阵。”特步管理层在2022年三季度交流会也曾公开透露,预计Q4平均折扣率可能在7折以下。实际上,双十一期间的折扣力度,甚至低于7折。很显然,此举虽然对销量而言立竿见影,却直接损害其品牌形象及毛利率。

不过,在李宁、安踏等品牌的竞争冲击下,特步似乎已无更多选择。加上近年其库存压力加大,挑起“价格战”,似乎成了特步手中的最后一张牌。

据了解,近年特步一直库存高企。据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内,特步主品牌零售销售(包括线上线下渠道)同比增长约20%,零售折扣水平约在七折至七五折,渠道库存周转周期少于五个月。

受品牌力影响,库存积压几乎成了特步的常态,由此也导致了其与头部品牌李宁、安踏体育之间差距巨大,而其后梯队的鸿星尔克、361度、贵人鸟也在穷追不舍。

而特步与其他品牌之间“开战”,也是从价格折扣开始的。例如,去年双11,特步、361度甩出大幅度折扣,喊出“折上4折”“不只3折”的降价口号;而作为第一梯队的安踏、李宁同样“自降身价”,参与平台各类的满减活动。

近年,一个叫做“炒鞋团”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说的是一些卖鞋的商贩,趁着每年双十一、618期间运动鞋品牌打折的机会,低价入手,疯狂扫货,从而搏杀数倍差价,从中牟利。于是,“炒鞋团”频现的行业怪象,也浮出水面。

据媒体记者采访资深炒鞋人了解到:炒鞋确实赚钱,“炒鞋的利润率一般在30%以上,扣除平台各项费用仍可以保持在20%以上。但这只是一般的抢鞋,如果能抢到‘大肉’(限量版鞋),利润率高于50%都很正常。”某炒鞋客表示。

库存压力之下,特步的毛利率也低于同行,而且陷入下滑局面。例如,2022年,特步国际毛利率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至40.9%。虽然与此同时,四大国产运动品牌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但是特步的毛利率水平却低于李宁、安踏体育等品牌的48.4%与60.2%。

其中,安踏体育毛利率同比下滑1.4个百分点至60.2%,李宁毛利率同比下滑4.6个百分点至48.4%,特步国际毛利率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至40.9%,361度毛利率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至40.5%。

据了解,特步库存积压的原因,是因为其渠道存货周转天数变长所致。例如,2022年上半年,特步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就已创下上市14年以来新高,由2021年同期的79天大幅增加至106天。而可供对比的数据中,李宁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仅55天,耐克则为109天,而361度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减少11天至76天。

由此可见,行业库存问题难解,而特步受其影响更深,想要短期扭转困局,也并非易事。

产品策略亦步亦趋,错过“国货”大潮

众所周知,消费升级大潮的到来,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不过,一直以来特步的产品策略,都是随波逐流、而不是创新求变。因此,特步也陷入了产品同质化、缺少市场竞争力的困局之中。

据观察,一味地模仿,不仅让特步的产品力不足,也让特步丢掉了“自己”的品牌调性,甚至也在不断模仿中丢掉了自己,也因为反复试错,而错过了反超其他品牌的最佳时机。

image.php?url=YD_cnt_83_01OHucWgwW9F

实际上,特步的产品力不足,也与其研发投入不足有关,而其研发投入偏低,也是根本原因之一。据易观数据显示,阿迪达斯和耐克研发费用率一般在10%左右。

而2021年,安踏、李宁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亿元、4亿元,特步则为2.5亿元。差距悬殊的研发投入,也让特步的产品“技不如人”,对比之下,特步在营销推广等方面投入较大,2022年,特步的广告及推广费用约5.8亿元,同比增长33%,占比营收高达约10%。值得一提的是,特步在高研发成本投入下,其所带来的销售额收益变化不是很明显,其性价比暂时难显优势。

而在“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策略下,特步瞄准下沉市场发力,入侵被视为运动品牌真空地带的“十八线小城”,也无济于事,更与其进入运动品牌第一阵营的目标渐行渐远。

结语

作为运动时尚品牌Top3,特步早年通过“以量取胜”的发展思路,打下了一片江山,在行业拥有一席之地。不过,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其“重营销、轻产品”的策略显得越来越不符合市场需求,越来越不符合时代趋势。

而随着安踏、李宁等运动品牌在“新国货”的浪潮下二次崛起,特步也开始逐渐掉队了。虽然行业第三的地位还在,但是此时的运动赛道,早已是强敌环伺,而不是昔日的那个运动市场了。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一头扎进“红海”不回头,品胜电子IPO前途何方?
« 上一篇 01-11
投资鼎益丰集团:冒险还是明智选择?
下一篇 » 01-11

相关内容

南昌红谷滩简一医美被网友避雷,机构两次登上本地维权新闻!
“科技卫浴”能撑起九牧的千亿野心吗?
微波炉业务步入瓶颈期,格兰仕收购惠而浦恐难破局
“滴血劫财”再现医美江湖,广州曙光医学美容恐晚节不保!

热门文章

标签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