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沦为国内边缘,北京现代迷失在价格里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3年上半年的车市格外热闹,从开年的降价潮一直延续至今,4月份的上海车展各种新车“狂飙”,以及近期国产车巨头之间的互怼与举报,让消费者获利之余,也以吃瓜心态观看这场车企之间的大搏杀。
不过热闹归热闹,总归还是以销量说话。据各家车企公布的产销数据显示,上汽、长城等众多厂家均未完成年中销量计划。尤其是合资品牌更是出现了大幅下滑,国内汽车市场格局改变已成事实。不过在一众合资品牌中,北京现代的年中销售业绩却有些亮眼。
2023年北京现代年中销量123259台,同比增长13%。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季度北京现代的销量与去年相比还增幅不大。年中业绩大幅回暖,似乎预示着北京现代正慢慢摆脱困境。不过销量攀升的背后,依旧是受惠于其低价策略。那么如此发展下去,北京现代可能还是难以回归主流赛道,重返巅峰。
十年高速发展,一夕跌落神坛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批准的第一个汽车合资项目,由北京汽车和韩国现代共同投资成立。彼时北汽急于摆脱多年亏损局面,现代汽车则想通过中国市场迈开全球扩张的第一步。二者一拍即合,在成立初期就实现了双赢效果。
2002年11月首款车型索纳塔正式下线,结束了北京没有自产轿车的时代。2003年索纳塔的销量就已经突破了5万辆。同年北京现代又将第三代伊兰特引入国内,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2005年销量达到176599辆,仅次于夏利,拿下了全国轿车销量第二名的好成绩。然而伊兰特的销量神话远不止此。
2007年,仅仅上市40个月的伊兰特销量突破50万辆。创下国内单一车型产销突破50万辆最快纪录,而捷达、雅阁则花费了11年和7年才达成此目标。彼时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可以看见伊兰特的身影,尤其是在出租车市场,伊兰特更是独领风骚。
北京现代在紧凑型轿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开始发力中级车和SUV领域。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销量也一路蹿升。2013年—2016年,北京现代连续四年销量突破100万辆,2016年更是达到了114万辆的历史新高,高居国内销量榜第四位。
不过一年之后,北京现代因受萨德事件影响销量急转直下。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北京现代推出了索纳塔、ix35、悦动等多款全新换代车型,依旧未挽回销量颓势。其全年销量仅为81.6万辆,同比下降了28.4%。从2017年开始北京现代销量越来越差,更是开启了“六连跌”模式。
2022年北京现代销量跌破30万辆,国内市场排名已经在20开外。线下4S店冷清无比,和鼎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汽车在全球市场却取得了质的突破,销量节节攀升。
2021年现代汽车销量389万辆,全球排名第六;2022年现代汽车销量684.5万辆,首次位列全球销量榜第三,仅在丰田和大众之后。那么现代汽车在国内市场销量骤减仅仅是因为国际政治原因吗?其实不然。
从2016年起,长城、广汽等国产厂商开始占领SUV市场,进而扩展到轿车领域。萨德事件只是北京现代销量下降的导火索,国产厂商的崛起只是助燃剂,真正让北京现代陷入困境的还是自信之下的盲目扩张和过于保守的产品。
产品布局混乱,市场差别对待
都说弱冠之年风华正茂,然而迈过20岁生日的北京现代并不怎么开心。因为有百万销量的业绩支撑,2016年北京现代扩建了沧州和重庆两大工厂,加上原有的3家工厂,北京现代拥有5家工厂,产能达到165万辆。不过从2017年开始旗下工厂纷纷爆出停工传闻。
2019年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停产,三年后卖给理想汽车;2021年第二工厂被爆挂牌售出,同年重庆工厂停产;今年4月沧州工厂又被爆出裁员撤离。由于销量骤减,北京现代不得不断臂自救,五大工厂只留其一。
高光的4年让北京现代迷失了自我,盲目扩厂导致产能过剩。以至于造成产品线过于混乱,加之国产品牌造车技术突飞猛进,北京现代一步步把自己逼入了困境。
在鼎盛时期,北京现代车型多达十几款,几乎涵盖了乘用车所有车型。丰富的产品线并没有让销量再攀高峰,“子孙同堂”的销售策略反而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
虽说多代同堂策略是很多车企一贯的销售方法,但在北京现代身上尤为严重。悦动、朗动、领动从名字上看好像是三款不同车型,但实际上都是伊兰特的换代车型,同样御翔、领翔、名驭本质上其实就是索纳塔。多代产品同台售卖带来的坏处显而易见。
首先,产品多代同堂扰乱了消费者的认知,并不清楚产品之间的关系差异,降低了伊兰特等明星车型的市场认知度。其次,换代车型同台竞技导致同门相残,最好的例子就是曾经的B级车王者索纳塔,现如今到了卖不动的地步。内耗严重难以延续明星车型的生命力。
而另一个被消费者所诟病的问题就是产品质量和国内外市场的差别对待。
2018年北京现代发布了全新车型菲斯塔,凭借着靓丽的外观和运动风格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在上市之初月销量破万。然而2019年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菲斯塔A柱断裂令广大车迷震惊不已。这一情况并非只出现在菲斯塔这一款车型上。
2020款索纳塔和2022款伊兰特在国内的碰撞测试都令人失望,然而在美国市场,这两款车型的碰撞测试都极为优秀,尤其是索纳塔还入选了美国IIHS最佳安全选择榜单。
中美测试成绩的大相径庭,也被消费者质疑为偷工减料,区别对待。新时代下的北京现代似乎已经很难再生产出老款伊兰特这样的皮实耐造的明星产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代汽车严重低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
新车型难当重任,新能源开局不利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北京现代隆重发布了面向年轻家庭的“智能家居”SUV车型沐飒。并且终于开窍将海外热卖的N系车型引入国内。2023年北京现代将全面推行“向新计划”,实现年轻化转型。在2025年之内构建起全新产品矩阵,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有目标固然很好,但关键是新产品能否在国内市场热销却是难事。
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的销量确实成绩喜人。但是细分到车型,就会发现其面临的困境依旧是明星车型肩扛大任,新车难有起色。其中七代伊兰特上半年累计销量53661台,途胜L和ix35两款SUV销量为49693台。三大车型合计103354台,占上半年销量的83.85%。
近些年上市的中型SUV胜达、B级车名图和MPV车型库斯途,以及紧凑车型菲斯塔、悦动的表现都是不及预期的。尤其是名图上半年累计销量只有几百台。这对于被寄予厚望的沐飒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更何况沐飒和ix35都是基于同一平台打造,动力配置基本相同,本质上就是新瓶装旧酒。
如果说在传统燃油车方面,北京现代的表现勉强及格,那么其在新能源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惨不忍睹的。早在2016年北京现代就发布了新能源战略计划,推出了索纳塔混动版、伊兰特EV、菲斯塔电动等多款新能源车型,但在消费市场上没有掀起半点水花。
例如菲斯塔电动从2020年上市到2022年停产,三年销量不到3000台,名图新能源的销量更加惨淡,2022全年销量仅为223台,今年上半年销量尚不及30台。北京现代所有新能源车型销量总和都不及宏光MINIEV的单月销量。
由此可见,北京现代在新能源方面没有撑门面的产品。和国内厂商相比,新能源发展是相对滞后的,这也是广大合资品牌的通病。不过近年来,现代汽车加大了电动化转型力度,计划到2030年投入182亿美元提高电动汽车产量,力争成为世界三大电动汽车厂商。
去年3月,北汽投资和现代集团共同向北京现代注资60亿元,用以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转型,执行混动+纯电双发展路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现代汽车在广州建设的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HTWO广州”已经正式竣工并实现量产销售。
氢能源技术落地国内,无疑会提升北京现代新能源的竞争力,有望和国内厂商一较高下。但无论是技术还是产能的提高,如果北京现代的品牌认知度没有提升,一切都是空谈。
结语
现代汽车在国内市场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23年对于北京现代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上半年好成绩背后是以低价换量,赢取生存空间。无论是产品还是销售策略,依旧还是原来的老路。那么下半年才是真正考验北京现代的时刻。
不管发布新能源产品也好,还是继续加入降价大战中,北京现代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就是韩系车在华市场的各种痛点。产品中庸没有亮点这是大众对韩国车的刻板印象。北京现代有能力有技术造出好车,但如何打破自身的产品界线,跟上国产品牌的脚步才是转型难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