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陷入僵局,佳兆业难自救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如今楼市进入下行周期,房企资金断裂、破产清算的新闻,已经很难引起多少热度了。从最初恒大暴雷开始,人们对一家又一家房企走向崩盘的消息逐渐麻木了。
近日,佳兆业集团证实了此前被香港法院提出清盘申请的消息,且聆讯时间也已经敲定下来了。实际上,佳兆业近几年频频与法院打交道,光是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次数也已经上百了。
不过走到清盘呈请这一步,也属实有点让人意外。因为在4个月前,佳兆业才在港交所复牌上市,大家都以为佳兆业在债务问题上已经缓过来了。
尽管在停牌之后,佳兆业从未停止过自救行动。但现实则告诉众人,佳兆业自2022年至今的债务违约问题仍在加剧的同时,偿债能力却十分薄弱。
身陷多项债务,双料冠军的荣光不再
佳兆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十年后佳兆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是一家大型综合房地产开发商企业。
佳兆业的高光时刻在2014年,在全国百亿房企名单上,佳兆业冲进了前20。且在深圳地区,佳兆业一举打败万科,取得2014年住宅面积和成交金额的双料冠军。
2022年4月,因佳兆业未能在期限前发布2021年的年报,导致被港交所停牌。当时和佳兆业一起被停牌的,还有另外16家房企。
在停牌之前,佳兆业已经位列暴雷房企名单中,停牌也停得理所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已经不是佳兆业第一次停牌了。
2014年11月,因资金问题,佳兆业超2000套房源被“管理局锁定”,拉开了佳兆业暴雷的帷幕,佳兆业开始无法兑付大量的到期债券。
2015年1月,佳兆业无法按时支付一笔已到期的2600万美元债券的利息,成为首家美元债券违约的中资房企。
2017年佳兆业顺利复牌,成功翻身的佳兆业,被行内冠上了“不死鸟”的称号。2022年开始停牌一年的佳兆业,于今年3月又再次复牌。不过这一次,佳兆业似乎难以安然渡劫了。
佳兆业当下最严峻的问题,是庞大的债务。截至2022年12月,佳兆业总债务高达一千三百多亿,但佳兆业手里的资金还不到六十亿。
复牌至今,资产盘活成效不明朗
一般来说,债务违约的房企通过债务重组、债务展期等多种方式,和债权人协商一致后,就能避免走到清盘这一步。
佳兆业集团在过往参与了众多城市旧改项目,因此积累了大批量的优质地块。2022年9月,佳兆业将南沙“地王”项目转手给了平安信托,后续则由信达地产完成代建。通过类似的操作,过去因为缺乏资金而陷入停滞状态的项目,再次盘活了起来。
在去年3月份停牌开始,佳兆业故伎重施,通过引入加多金融机构来帮助自己完成债务重组。
不过这些资产的资金回笼,很可能会是遥遥无期。佳兆业的大本营在珠三角,近年来大湾区是其发展的重点区域。从数据看,大湾区的销售面积同比下滑约74%。
2021年年末,深圳住建局还专门召开会议,讨论花样年和佳兆业两个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问题。截止至上半年,佳兆业累计交付2.1套房源,虽然已经等同于2021年全年交付总量。但基本都是保交楼,对于偿还债务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销售不顺畅,也就意味着佳兆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或许存疑。这或许就是债权人对佳兆业如今的表现并不买账,继而在香港法院提出清盘申请的原因。
实际上,在佳兆业在今年复牌前夕补充的两份财报数据来看,就难言乐观。
佳兆业在2021年和2022年营收均呈现双位数同比下跌,从2020年557.7亿的营收,到2022年仅253.9亿,近乎腰斩。
毛利方面,2021年同比下降70%,2022年同比下降26.7%;两个财年的亏损均在130亿左右徘徊。
现实层面来说,破产清算之后的收益,是远低于债务重组后的收益。这家布洛德峰投资公司宁愿亏损收益,也要向香港法院申请清盘,应当也不是冲动之举。
屡次停牌又复牌,谁能确定佳兆业真的是“不死鸟”,可以每次都逢凶化吉呢。债权人向法院提出清盘令,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佳兆业的偿债能力持否定态度,只想及时止损;二是对佳兆业提出的债务重组方案不满意。
不过这次的清盘令是否成功申请下来,还要等9月份聆讯会过后才能知道。但这个消息一经公开,很可能已经动摇了其他债权人的信心了,股价在当日应声下跌15%。
截止到7月19日收盘,佳兆业的市值仅剩12.77亿港元。与此同时,佳兆业有两只美元债即将到期,总金额大约在17亿美元。
冰冻三尺,佳兆业隐患由来已久
复牌才几个月,又面临清盘危机,许多人不明白佳兆业着急复牌的目的所在。其实这是佳兆业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喘息的时间,同时让债权人对自己多点信心。
如今楼市政策利好,有回暖的迹象,从财报数据来看,佳兆业的销售端依然寒意满满。作为旧改之王,佳兆业为何走到今日这番光景?
在过去业绩一片光明的背后,掩盖着佳兆业大量的明股实债和无序的高杠杆。
佳兆业的债务危机,可以追溯到2014年。在2014年年底,佳兆业境内外合计总债务金额高达650亿,公司现金流枯竭,佳兆业被港交所长期停牌。
事实上,楼市周期是循环往复的,在每轮下行周期,都会淘汰一批实力脆弱的选手。只不过,没人能想到看似基本面各项数据都十分优秀的佳兆业,会突然倒下。
2015年元旦,佳兆业前主席郭氏兄弟避居香港,核心高管接连辞职。与此同时,佳兆业旗下接近两千套房源被深圳市政府锁定,多个外地公司项目也相继被申请查封。
佳兆业一夜之间变了天,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债务追偿,同时股价大跌。
因此从2015年起,佳兆业就走上了下坡路。不过当时佳兆业毕竟盘子大,手上持有许多优质项目。融创中国的董事长孙宏斌出手收购了佳兆业49.25%的股权,让濒临破产的佳兆业死灰复燃。
随后中信系出资300亿,平安银安输血500亿,盘活了佳兆业旗下多个烂尾项目。随后为了救市,楼价暴涨。此前被锁盘的房源在放出来后,佳兆业大大地赚了一波,同时也还清了六百多亿债务。
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戏码,佳兆业在当年一时风光无两。但问题是佳兆业没能从中吸取教训,反而一如既往地继续过去高杠杆、高举债的打法,到了2020年再次衍生出一千多亿的债务。随即在2021年初,又一次宣告暴雷。
在佳兆业屡次暴雷的困境下,遭殃的不仅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还有诸多买下佳兆业楼盘的普通业主们。
今年3月,位于长沙的一处佳兆业城市广场交楼了。不少业主们在交楼前夕前往参观,这一去,就发现了大问题。在楼盘的停车场,墙体出现了几米长的裂缝,有些地方已经呈现贯穿性,出现了水渍。
同时业主发现开发商的处理方式只是临时补救,往墙上打钉子。业主们质疑佳兆业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要求佳兆业长沙公司出具相应的房屋检测报告。与此同时,业主也反映出现品质降配的情况,即和当初他们看的效果图并不一致。
这个项目,其实在去年9月停工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也未能复工。在查明停工原因后,发现其实就是因为佳兆业方面无法支付材料款项引起的。
经此一役,很难让人不怀疑是因为资金短缺引起的偷工减料。到了今年6月份,仍旧有业主在政府网站的互动板块留言,希望政府能帮助他们处理佳兆业城市广场楼盘的质量问题。
在网站上关于佳兆业房屋质量问题的反馈,层出不穷。不仅如此,在黑猫投诉平台,输入佳兆业之后,搜索结果前几条都是拖欠佣金的投诉案例。
在今年315楼市维权直通车,也能看到佳兆业的身影。由于楼盘项目延期交付,佳兆业给不出违约金的同时,企图拿车位券来抵付。但让那些业主更生气的是,小区的车位还提价了,让那些车位券形同废纸。
在佳兆业身陷泥潭的同时,许多耗尽半生积蓄买下一套房子的业主,也成为佳兆业暴雷的牺牲品。
结语
从目前佳兆业的化债情况来看,已经有招商、长城资产和老搭档中信入局援助。多重压力之下,债务重组能否顺利进行下去,还需要继续观察。
房产行业出清到今天,或许是时候开始集中了。大浪淘沙后,能留下来的都是金子。过去几经磨难,佳兆业都化险为夷,如今也期待佳兆业的经营基本面能早日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