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误解”的江南春,要做一个现实主义者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治国不同于作诗,很多历史评论人在评价只擅长诗词歌赋、却不擅长治国的南唐后主李煜时,如此感叹。而分众传媒创始人的名字江南春,就因为其在宋词词牌中非常地常见,而经常被业内人士将其与古代诗词联系到一起,甚至外界对江南春,也有一种“诗人气质”的错觉。
实际上,江南春创办众传媒,确实如同打造了一个梯媒的商业帝国。与李煜相同的是,或许是人如其名,江南春这个名字在冥冥之中影响着他,因此江南春从小就喜爱文学,即使称不上诗人,也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爱好者。这通过江南春频繁亲自出场,给分众传媒站台背书、讲故事,言语之间所传达的理念,总是那么充满理想主义,便可窥见一斑。
不过,在广告圈被誉为“营销天才”、“广告大王”的江南春,虽然拥有口碑不错的个人IP,却也没有逃过“翻车”的命运。今年4月初,分众传媒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终止回购公司股份。而此前,公司计划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4亿元且不超过8亿元。
与此同时,2022年,分众传媒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江南春薪酬达520万元,虽然同比减少13.33%,但在上市公司中依然处于塔尖。对于江南春个人的天价薪酬,分众传媒讳莫如深。
而因为回购计划“食言”,分众传媒及江南春也被指“忽悠式”回购,外界也是质疑声四起。
20岁赚了150万,江南春“因祸得福”
很多人都说江南春这个名字很有诗意,因此猜测是否是因为其父母引经据典而来。不过,据江南春表示,这个名字的由来,只是因为自己姓江,又出生在春天,家里房子朝南,所以才得此名。
事实上,江南春人生的前18年,也被贴上了“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标签。也正如其父母的期待,江南春在学生阶段不仅成绩非常好,而且酷爱写作,曾经拿过上海市中学生作文一等奖。1991年,他还被保送到了华东师范大学。
更与众不同的是,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江南春就表现出了与常人不一样的商业眼光,也表现出了创业者那种“敢想敢干”的闯劲。据了解,上大学期间,为了选上学生会主席,江南春借了160元。那时他做家教一小时才7元,相比之下,当时这笔借款可谓一笔“巨款”。
为了还清这笔债,江南春开始到处寻找赚钱的门路,最后才进入广告行业,从此一发不可收,直至身价上百亿。据江南春回忆,他的第一个广告业务,是客户出1500元想做个广告方案,那时的江南春还没入行、完全不懂,只能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不过,歪打正着的是,凭借着江南春多年的文学功底,他连夜赶出了一个脚本,没想到客户相当满意,投了十几万进行拍摄。就这样,江南春开启了他的广告事业,到了1993年,整个公司的营收已经达到400万,而年仅20岁的江南春,个人收入也达到了150万。
不过,俗话说,好事多磨。江南春创办分众传媒后,也经历过几次危机。第一次是作为分众传媒的前身,江南春最初创办的上海永怡传播公司也曾经历“死起回生”。创立之初,其主要攻占上海当地的市场,2000年,该公司已经以95%的份额,称霸上海IT广告代理市场,营业额达到1.5亿元。
然而,危机到来的时候,总让人有些猝不及防。2001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而彼时因为公司的业务转型,互联网广告是其基本盘,因此也与互联网行业一起,一损俱损。
而在公司大量客户一夜之间流失后,整个产业也似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公司也差点难以为继。由巅峰瞬间跌入低谷的感受,可能只有江南春才能深切感受。于是,江南春也带领团队痛定思痛,进行艰难转型。
也正是在这样的迷茫与痛苦中,江南春头脑中生出了这样一个疯狂的想法,那就是利用人们等电梯的无聊时间,来播放广告。于是,也有了后来江南春于2023年成立的分众传媒。自此,江南春便带领分众传媒横冲直撞,在两年时间内一举拿下全国四十五个城市中占领了2万栋商业楼宇。
江南春从初出茅庐到跌跌撞撞创办分众传媒的过程,似乎也说明了,任何行业都有一个红利期,顺势而为才能轻松制胜,反之,则有可能万劫不复。因祸得福的江南春,也因此身价数百亿。
三次危机虽化险为夷,江南春却仍难高枕无忧
在经历了转型的阵痛后,分众传媒还经历多次致命危机。虽然每次都化险为夷,但是在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江南春依然难以高枕无忧,而分众传媒的发展焦虑也挥之不去。
早在2008年,由于多个事件的影响,让分众传媒陷入几近倒闭的困境。彼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爆发,让大量企业客户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所以也大幅降低了广告预算,而分众传媒的梯媒广告业务,首当其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祸不单行,当年315期间,央视曝光垃圾短信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彼时,央视315晚会指出,分众传媒旗下无线广告媒体子公司分众无线为垃圾短信的重要源头。
因此,原本能为分众传媒贡献一部分营收的“分众无线”,也被迫关停。
更为致命的是,当年发生的512汶川地震,以及因为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乳业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此类企业的广告投入大幅减少。当年,分众传媒在滔天舆论与业绩滑坡的双重压力下,其股价也一落千丈,年内下跌高达85%。
据媒体报道,彼时分众传媒几乎面临破产危机。无奈之下江南春甚至想到卖身,接收方是“新浪”,所幸最后没卖成。在内外交困之下,分众传媒也开始了“自救”模式,试图在业务方面减肥瘦身,开源节流以求“自保”。在卖掉和关闭了很多非核心业务后,江南春也终于喘了一口气。
不料,没过多久,分众传媒又被美国资本乘虚而入,一场“浑水”做空的戏码突然上演,让其股价“一跌到底”。在市场利空后,分众传媒的股价持续下跌,一些资本就顺势抄底捞金。在被投资者玩弄于“股掌”之下的无奈中,分众传媒也于2013年,不得不从美股私有化退市。
时隔两年后的2015年,分众传媒开始回归A股,市值破千亿,成为中国传媒第一股。不过,“起死回生”后,只是过了几年舒服日子的分众传媒,又遇到了三年疫情期,再次进入低谷期。
据了解,2020-2022年疫情期间,由于居民出行减少,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双减”政策重拳出击等因素的影响,分众传媒在一些K12教育行业的“大金主”也开始不断缩减广告投放开支,而分众传媒的业绩也直线下滑,甚至再次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危机之中。
以疫情形势最为多变的2022年为例,彼时,分众传媒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其48.5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33.77%;14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1.6%。营收净利润大幅下滑的现实,也将分众传媒再次遭遇危机的窘况,暴露无遗。
由此可见,就历史数据而言,分众传媒是一家虽然总体表现稳定,但是成长性不足的公司。而且,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当下,分众传媒很难独善其身。这也预示着,挺过数次危机、有着千亿市值的分众传媒、身价数百亿的江南春,未来也难高枕无忧。
行业回暖元气尚未恢复,分众传媒能否有未来?
疫情过后,很多行业复苏在即。不过,分众传媒的阴霾似乎还未散去。据分众传媒财报显示,2023第一季度,分众实现营收25.75亿元,同比减少12.40%;归母净利润9.41亿元,同比增长1.34%。
虽然净利润已经开始转正(扣非净利润小幅负增长),但是其核心营收指标依然呈现两位数下降的趋势。这也意味着,疫情过后分众传媒尚未恢复元气。
回到前文所述的分众传媒宁愿失信于投资者,终止回购计划,或许也另有原因。彼时,分众传媒的公告称,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上述回购方案以来,国内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均发生较大变化,伴随着经济活力的复苏,广告市场逐步回暖。公司是为了抓住当前市场机遇,提升经营业绩,经慎重考虑、反复论证,才终止实施本次回购方案。
只是,对此解释,投资者并不买账,甚至质疑分众传媒为“忽悠式”回购。实际上,分众传媒近年各种利空消息不断,投资者的信心已屡次受挫。
据观察,早前分众传媒公布回购方案以来,公司股价大多时间低于7元/股,甚至在2022年10月底一度为4.1元/股。但长达半年时间里,分众传媒并未实施回购计划。
而且,从2022年11月开始,分众传媒股价震荡上涨。而在其宣布叫停回购计划前,其股价一度涨至7元以上,因此分众传媒也被指利用如同“假消息”的回购,来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稳定公司股价、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而在江南春个人薪酬居高不下的同时,分众传媒的职工薪酬却连降3年,而且期间减员6000人。加上2022年其营收为94.25亿人民币,远低于2019年至2021年百亿以上的收入。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分众传媒营业收入分别为121.36亿元、120.97亿元和148.36亿元。
要知道,营收不及百亿,只是分众传媒6年前的水平。然而,2022年,分众传媒营业收入达94.25亿元,同比下滑36.47%,不仅未突破百亿大关,而且较6年前,也就是2016年的102.13亿元营收还要低。这种业绩表现,无异于是在开倒车。
这也不难理解,当互联网广告、新媒体在不断冲击梯媒等传统媒体广告时,人们都说,属于分众传媒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结语
作为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自己领着上市公司塔尖水平的薪水,而员工薪酬却一降再降,也不得不令人质疑,分众传媒的创业初心,或许不过是为了鼓起创始人团队自己的“口袋”,而无关江南春试图改变广告行业的理想与情怀了。
如此来看江南春这个略带“文学青年”的IP人设,也不得不令人感叹,在市场的洪流之中,确实没有多少人能够兼顾商业与情怀,同时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由此反观江南春的创业情怀,似乎只是外界的一种错觉,与南唐后主李煜在治国与作诗方面只能二选一,本质上并无分别。
所不同的是,江南春在每次分钟传媒遇到危难的时候,总能竭尽全力不顾一切保住其商业帝国,而李煜却即使亡国,也只能将吟诗作词坚持到底。如此来看,江南春的个人色彩确实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