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定制化的呼声响起,MaaS就在百融云的掌心
中国的TMT产业,似乎每隔几年都要经历一轮痛苦的反思,而这次的新课题,是AI到底能不能拯救中国的软件行业。
大洋彼岸的Adobe,用订阅制付费牢牢拴住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视频剪辑用户;Shopify用收租的模式,为电商卖家提供搭建网店的技术和模版。一众SaaS企业将华尔街的流量引到了大湾区,也让中国的软件企业嗅到了“不转就死”的气息。传统软件,类似一次性卖房,交楼之后再盖下一个;而SaaS模式相当于长期收租。由于高留存率作为业绩地基,盈亏平衡点后的非线性盈利增长,让美股SaaS巨头的股价与其收入更匹配、对早期亏损容忍度更高,但彼时被寄予厚望能对标海外15倍PS估值起步的中国SaaS企业,却换来2023年一篇《投资机构逃离SaaS,巨头公司寒风凛冽》的文章。
可能中国的企业主根本想不到,相同的SaaS模式,却要在中国面临来自各行各业各种稀奇古怪的“定制化”需求,这让以“标准化”为商业模式基石的中国SaaS企业,从研发“码代码”变成了“码人头”。很多彼时的创业者,在被客户不断索取剩余价值时,放下了地铁中关村站的踌躇满志,选择了南锣鼓巷的油酱分离。
最早一批的SaaS创业者,想过用PaaS化+定制化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跑出来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办公软件;也想过把IaaS变成上云来节省成本,但却几乎没人想到,AI技术中发源自2012年的MaaS理论,在十年后的今天,能成为解决软件业顽疾的救命稻草。
选择,或许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彼时刚创立@百融云-W(6608.HK)不久的张韶峰,有可能是那一批创业者当中,最早想明白MaaS模式的人。
SaaS公司所要面对的定制化需求,是需要提升风险偏好模型,满足抵押物不足企业融资需求的股份制银行;是要调整不同辣度、菜单匹配导致不同满减金额的八大菜系餐饮业;是从旺季补库存、淡季大甩卖,过渡到衣服反季买、别墅靠大海的零售业。SaaS公司顶着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去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另一边却被二级市场灵魂一问:“你一个靠技术的公司,为什么销售费用率这么高?”
百融云自从创立之初就是要用AI来解决问题;SaaS对别的企业是商业模式,但对百融云来说,只能是交付方式。有可能当初是有了一个将数据与模型尽可能做多,让客户自己调用后满足自己需求的想法,百融云便开始了MaaS模式的尝试。
MaaS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12年,说的简单点,MaaS一共分三层,基础层就是涵盖用户的最基本信息;中间核心层描述了重要的用户特征,比如用户的偏好、目标、资产量、年收入、社会关系等等;扩展层包含带有用户特征的个性化知识,以及个性化的模型网络(比如客户喜欢什么收益率的产品)。这三层加在一起,构成一个MaaS平台。这个平台可作为独立的服务平台,介于PaaS层和SaaS层之间。
那百融云是怎么用MaaS解决SaaS的不足呢?比如针对任何两个不同的终端用户,他们得到的SaaS服务没有什么明显差异,比如机构客户都是需要客户画像评分,但这两个客户对于用户信息之间的权重需求不一样,比如有的客户更需要分析用户年收入,有的却要从电商交易信息入手。客户本能地认为,百融云这种以SaaS为交付方式的企业,本身就是来帮自己解决所有个性化需求的。所以当客户有定制化需求,SaaS公司就得在低代码平台上开发半天。但如果百融云有能够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信息的MaaS平台存在,那用户有什么需求,直接调用百融云的模型不就可以了吗?
就比如,百融云的客户是一家商业机构,这个机构的潜在用户申请产品服务,那么商业机构就会向百融云创发出模型调用请求,百融云随即用模型对用户进行评估,刚才说过MaaS是一个云平台,有很多功能模块,所以就能得出完整的用户分析,给机构返回评分结果,最终用户拿到了商业机构为其匹配的产品。说白了,客户的需求都是依托于现有的信息量和产品案例基础上,那只要MaaS涵盖的信息和方案够多,那么机构客户就可以直接调用自己想要的部分。
所以,MaaS相当于用模型调用的方式,查询到自己潜在用户画像,大概率会匹配什么样的产品服务,百融云在提供MaaS平台调用的基础上,也在为机构客户进行用户评定,这也就是MaaS的底层技术——决策式AI。
但彼时的机构客户,或许连对SaaS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认知,也就不大可能再认识什么叫MaaS,毕竟当年资本市场,对互联网+的狂热,完全没有能看到2023年AI成为独一份主线的天眼。正如张韶峰在2023年中报业绩发布会时也说过,百融云的底层技术始终是AI,SaaS只是交付方式,而不是商业模式。
9年AI无人识,一句ChatGPT天下知。其实从商业机构第一次和百融云合作开始,他们用的就是MaaS平台。
根据近日发布的百融云2023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达2.0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21%。而百融云创的MaaS业务收入达4.31亿元,同比增长24%,核心客户留存率维持98%的高位;核心客户数146家,同比增加14家;核心客户平均收入243万元,同比增长11%。
AI能不能改变中国软件行业?我相信可以,因为用户能用自然语言交互和AI交流,这就直接降低B端AI产品的使用门槛。加入以后有了AI,曾经短视频平台的非专业视频剪辑创作者,有可能能用PR自动剪视频了,不用自己先学习怎么加黑场、静帧;非专业摄影师也能用AI替自己传达指令,用以前B端的PS产品帮自己修朋友圈图片。那同样扎根于B端的百融云,它的AI专业功能,还会离C端用户很遥远吗?
那如果一家以AI为底层技术的公司,终于能把MaaS作为业务的口径,并且打开了诗和远方,那它,会值多少倍的PS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