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独树一帜的七牛云,夹缝中求生存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经过三年疫情的洗礼,国内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步入了成熟“稳重”期,与之同时发生的,还有国内云服务厂商的增长,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惊人。

一直以来,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几家由科技巨头孵化的云厂商,市场份额占据了国内云服务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以及天翼云、联通云等电信企业孵化的云厂商,以及背靠用友云、金蝶云等传统企业管理软件厂商的云服务品牌,却并无太多存在感。两极分化的同时,7月中旬传出上市消息的七牛云,更像是一个异类,在这些巨头云集的赛道,夹缝中求生存。

与前两类玩家所不同的是,七牛云是创业型第三方独立云厂商,与青云、Ucloud、金山云等少数在 IaaS 层较为活跃类似的是,这类云厂商一般在 SaaS、PaaS 领域比较活跃。虽然技术创新性更强,也相对灵活,但是综合实力与巨头相比,却难以相提并论,甚至在传统企业逐渐完成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后,正在面临生存危机。

通过七牛云招股书显示,七牛云在过去两年呈现营收下滑,净利亏损状态,形势不容乐观。2021年,七牛云营收14.71亿元,净利亏损2.2亿元;2022年,七牛云录得营收11.47亿元,同比下滑22%,净利亏损2.13亿元。

那么,在云服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后,独立云厂商的代表七牛云,能在冲击上市后扭转乾坤吗?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云厂商的争霸战,七牛云何枝可依?

众所周知,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之下,云服务市场早已不是昔日那个“人迹罕至”的赛道。除了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等国际巨头外,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实力也不容小觑。

云厂商形成“割据”之势后,一些中小型的云服务厂商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狭窄。以七牛云为例,七牛云成立于2011年,早前以B端云存储为主业,目前是一家一站式场景化智能音视频服务商,主要从音视频领域的MPaaS(Mobile Platform As a Service,移动开发平台即服务)产品和APaaS(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中获得收益。

image.php?url=YD_cnt_93_01QQ96HhFK01

作为中小型企业的云存储合作伙伴,七牛云也在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云厂商无法服务的企业那里,找到了空白地带与生存空间。而七牛云能够成为中小型企业首选的优势,首先就是价格,其次就是七牛云提供的更加灵活、长尾的个性化云服务解决方案。

据了解,七牛云从最初的网盘到云存储,再到MPaaS和APaaS解决方案,一直在随着技术的更迭不断调整旗下业务。只是,即使其不断跟随潮流进行技术创新,却始终没有摆脱盈利难的问题。尤其是当阿里云、腾讯云等云服务的价格越来越低时,七牛云的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挤压。

在业绩增长遇到瓶颈后,七牛云在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失意。早年,七牛云分别获得过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经纬创投、启明创投、宽带资本、嘉实基金、张江科创、交银国际等知名机构的投资,甚至连淘宝中国也是其主要股东之一。然而,被资本喂大的七牛云,正在“价格战”这场新战役中,与其曾经的投资者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等玩家,狭路相逢。

例如,2023年上半年,阿里云率先打出了最高降幅达50%,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随后腾讯云宣布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移动云紧跟其后,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

京东云更是打出“无论对方降多少,我都比最低价便宜10%”的口号,被业内人士调侃为“不讲武德”,降价毫无底线。巨头云厂商纷纷加入价格战的逻辑很简单,那就是用利润做代价,换取业绩与份额增长。

盈利遥遥无期,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当行业势头不再时,七牛云冲击二级资本市场也变得十分波折。在2020年1月,UCloud正式成为中国云计算第一股后,七牛云也不甘人后,开始融资谋求上市。次年5月,该公司向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寻求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过最终于2022年9月主动撤回,可谓无疾而终。彼时,七牛云一句“由于当时美国资本市场情况不利”将本次冲击IPO画上了句点。

时隔大半年后,七牛云传出转战港交所谋求上市的消息。据了解,在港上市同样可以获得国外资本的支持,这也符合其IPO募集资金的相关规划。

image.php?url=YD_cnt_93_01QQ96IFrYa0

据七牛云介绍称,其IPO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渗透并夯实APaaS业务中应用场景的占有率,发展与扩大客户群;扩展海外业务;增强研发能力并完善技术基础设施;将用于选定合并、收购和战略投资;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只是,数月过去,七牛云是否能够成功上市依然悬而未决。究其根本原因,或许与七牛云一直没有摆脱亏损命运有关。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该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0.89亿元、14.71亿元和11.47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9940.6万元、亏损2.2亿元、亏损2.13亿元。

实际上,陷入亏损困局的并非只有七牛云。正如金山云董事长雷军曾坦言,云服务公司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会在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上。

事实证明,已经上市的青云科技、金山云和UCloud在盈利方面,同样未能免俗。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这三家亏损额分别为2.44亿元、26.88亿元和4.13亿元。这也意味着,云服务企业实现盈利,确实只能如雷军所言,需要将目标定在规模效应呈现之后。而对于七牛云,这个时间节点是2025年。

只是,在行业竞争激烈之时,七牛云原本的中小创业企业客户所带来的市场,正在被降价之后的巨头云服务厂商蚕食,而七牛云想要进一步做大规模,恐怕也并非易事。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七牛云也在迎合AIGC热点所带来的云服务机遇,试图通过使用文心一言、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在音视频生成、视觉识别、3D场景生成等方面均能提供高质量算法。只是,当地主家都没有太多余粮之时,夹缝中求生存的七牛云,还有多少翻盘的机会?

因此,当七牛云再次征战二级资本市场时,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这是在借资本之力,为七牛云续命。只是,如果只是拼资本就能获胜,恐怕那个获胜者未必就是七牛云。

独立云厂商的困境,如何破局?

众所周知,大多数赛道的内卷情况,大同小异。云服务赛道的竞争,同样在于同质化严重。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云计算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空间,需要进行技术创新,走差异化的路线。

更有专业人士参考美国的云服务行业规模,对我国的云服务市场表达的积极态度。据了解,美国市值上百亿美元的独立云服务厂商为数不少,且公有云市场也表现出前景一片大好的兆头。

image.php?url=YD_cnt_93_01QQ96IO3OQT

「于见专栏」认为,目前首先阻碍我国企业上云、公有云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是各类企业所担忧的数据安全问题。不过,这种担忧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对云厂商的技术实力不够自信。

事实也证明,目前除了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厂商在数据安全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和公信力以外,一些独立云厂商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令人担忧。

其次,以七牛云、Ucloud、青云等为代表的第三方创业型云厂商,到底是要质还是要量,也需要企业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平衡。

据了解,过去几年,有些玩家因为瞄准大客户,锁定大订单,而错失了积累一些中小型客户资源的机会,但是与大厂合作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却让这类云厂商获利颇丰。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云厂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过度专注中长尾的市场需求,而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更错失了云服务行业发展的黄金期。

因此,在个性化与标准化服务,以及“多而广”、“少而精”等多条路线上,云厂商始终需要做一道道选择题。七牛云发展至今,或许一直在经历这样的矛盾拉扯,所以始终难解困局。

结语

云服务市场虽然增速已经放缓,但是前途无疑还是十分光明的。而在格局初定的云服务赛道,依然暗藏着很多未被发现的商业机会。这些年,无论是阿里还是百度,都在将云计算与AI相结合,就是一种全新的信号。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新概念,也将为云厂商带来新的机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夹缝中求生存的七牛云,尚有一线生机,也有借助二级资本市场,扶摇直上、再下一城的可能。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云服务市场前途虽然光明,道路却依然曲折。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从炊具到机器人,爱仕达转型的“七年之痒”
« 上一篇 01-11
高端化之路难走,舍得酒业位置尴尬
下一篇 » 01-11

相关内容

南昌红谷滩简一医美被网友避雷,机构两次登上本地维权新闻!
“科技卫浴”能撑起九牧的千亿野心吗?
微波炉业务步入瓶颈期,格兰仕收购惠而浦恐难破局
“滴血劫财”再现医美江湖,广州曙光医学美容恐晚节不保!

热门文章

标签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