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百亿补贴”,便宜了谁?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羊毛出在猪身上。拼多多平台的低价策略能够奏效,就是把这个逻辑理解得十分透彻。2019年618前夕,当各大电商平台还在忙着玩“数字游戏”,需要用户扳着手指头计算,到底大促入口一款心仪的商品,能够优惠多少时,拼多多推出了名噪一时的“百亿补贴”。
彼时,业内人士甚至用“令人窒息”来形容,拼多多的这场补贴计划。更令人吃惊的是,如今3年多过去,拼多多甚至将“百亿补贴”变成了常态,大有将冰点价格进行到底的架势。只是,拼多多的补贴看似是真金白银,却也频遭诟病。
一面是拼多多的消费者认为很多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品,优惠名不副实,有虚假宣传嫌疑。另一面则是拼多多的商家为了获取平台流量,不得不参与这种“畸形”的流量争夺战,甚至不惜牺牲利润以获得拼多多的流量扶持。
在这样的双向抱怨之下,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到底便宜了谁,也一目了然了。不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何两头不讨好的“百亿补贴”,拼多多却能一直坚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百亿补贴的真相
几年前,拼多多用iPhone XR等爆款产品为“诱饵”,全网推广百亿补贴项目,并打响了“百亿补贴”的第一枪。彼时,虽然iPhone XR这款产品被果粉吐槽不已,但是在拼多多的低价诱惑下,依然有无数果粉趋之若鹜。
彼时,外界媒体的解读是,拼多多试图通过高单价的产品,提升平台的调性,甚至该事件还被视为拼多多撕掉低价和性价比标签的标志性事件。
网友通过全网比价发现,拼多多平台的iPhone XR系列的产品,确实比同期其他平台的最低到手价,便宜100-200元。由此,拼多多的用户活跃度,也从此前的断崖式下滑,回归增长。
经此一役,拼多多也在2019年Q3和Q4两个季度实现了活跃用户净增超一亿的成绩,也复现了2017年双季度活跃用户增长过亿的神话。在初战告捷尝到甜头后,拼多多近年也是“故伎重演”,连续多年推出“百亿补贴”项目。
凭借百亿补贴,拼多多也成功地实现了用户的上翻,将圈层扩张至全人群。反馈到财报上,拼多多的业绩也一路看涨。以最近的2023年第二季度为例,报告期内拼多多总收入为522.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3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
拼多多Q2营收同比增长超六成,净利润增长近五成的成绩,已经在增速方面,将同一梯队的其他玩家远远甩到后面。不过,当拼多多将百亿补贴常态化后,其价格刺激所产生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微弱,甚至很难拉动用户继续增长。
尤其是年活跃用户超过9亿的平台数据,正在逼近天花板。而拼多多长期补贴为平台“种草”后,终究需要对平台的用户进行“收割”,因此拼多多的下一站,或许还需要更多新故事。
扭亏为盈,却难逃背上骂名
尽管百亿补贴的成本,是由平台与商家共同承担的。但是作为平台,追逐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早年拼多多为百亿补贴砸下巨资,也常年陷入亏损状态。
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拼多多分别亏损102.15元、69.68亿元、71.8亿元。而巨额的亏损,主要来自于营销费用及用户补贴。所幸的是,时至2020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实现净利润4.664亿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从此,拼多多也逐渐走出了亏损的泥潭。
只是,扭亏为赢后的拼多多,却被平台用户以及无数网友骂惨了。尤其是今年3月份,拼多多上线的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仅仅4个小时该店铺就被迫下架,更是将拼多多与平台中小商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利益“纠葛”,暴露无遗。
据了解,该事件的起因是,一些对拼多多处罚规则不满的商家涌入店铺,恶意下单后申请仅退款,对店铺造成影响。网友认为,这个“仅退款”规则,正是拼多多平台“厚此薄彼”的有力证据。因此,中小商家以消费者的名义炸店,也被网友视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无独有偶,拼多多的“百亿补贴”项目,虽然助力平台在用户活跃度方面再攀高峰,甚至让拼多多扭亏为盈,却同样因此背上了骂名。
例如,此前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馈:原本希望在拼多多平台购买iPhone 14,而拼多多以百亿补贴最低价为营销“噱头”,实际则需要领取优惠券后再进行核销。
不过,该用户从早6点一直领到晚上20点,都没有成功领到优惠券,因此投诉拼多多涉嫌虚假宣传。而根据用户提供的证据截图,商家客服回复“优惠券确实是每天限量的”。
只是,对于限量多少,何时领取商家却并未提及。因此用户提出要求平台“赔偿、道歉、作出处罚……修改宣传内容。”等要求。
除此以外,在投诉平台,关于拼多多“百亿补贴买贵不赔”“平台包庇商家卖假货”“百亿补贴搞活动不发货,涉及虚假宣传,骗刷单”等的投诉也屡见不鲜,大部分的投诉的集中点都在于,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或许是噱头超过实际,有欺骗用户的嫌疑。
与此同时,商家被百亿补贴的流量“绑架”后,也频繁被用户质疑,其提供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可能会大打折扣。例如,在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用户表示,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商家却拒绝售后服务。
由此可见,听起来十分“光鲜”的百亿补贴,也有不为人知的真相。一方面,商家因为利润微薄而叫苦连天,但是为了长远发展,不得不牺牲利润去积极拥抱。另一方面,平台消费者为了“贪便宜”,一不小心“入坑”,才发现其中套路满满。
而拼多多百亿补贴在让拼多多用户暴涨的同时,也让拼多多的品牌信任度再度受损,甚至在屡次背上骂名后,其信任危机也有一触即发之势。
当百亿补贴,不再是拼多多的专利
正如双十一不是天猫的专利一样,由拼多多率先“发明”的百亿补贴,也正在因为更多玩家的加入,而逐渐丧失“独家”优势。
实际上,早在2019年12月,阿里巴巴就借助聚划算平台,正式上线“百亿补贴”。彼时,首期上线的商品包括iPhone、戴森吹风机、任天堂游戏机等数十款,由此也拉开了两大电商平台“补贴大战”的序幕。
虽然相比阿里、拼多多,京东的“百亿补贴”计划显得姗姗来迟,但是京东终究还是没有缺席。今年3月6日,京东囊括全品类商品的“百亿补贴”正式上线。
对此,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3月7日举行的2023年京东零售开年大会上还表示,未来京东零售将在每个环节都围绕“低价”目标,实现“天天低价”。不难看出,京东百亿补贴的加入,将会把各大电商平台的“价格战”、“补贴战”拉升到一个新高度,真的可谓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同为百亿补贴,但是各大平台却各有算盘。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或许是希望通过高价单品,去掉其“低配版淘宝”的标签。
而阿里巴巴却是希望借助聚划算等平台,打一场有质量的“价格战”,以促销拉升GMV为主要目标。而京东则凭借其物流优势,瞄准的或许是拼多多原本的主战场——下沉市场。
只是,无论各大平台打“百亿补贴”这张牌是出于什么目的,瞄准的无外乎是市场、价格、流量。而在如今互联网增量市场缺少空间之时,各大平台的“百亿补贴”,实际上是存量市场的博弈。回归到用户需求,终究还是比拼商品的质量与性价比。
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之下,拼多多过去的价格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而且,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之下,用户不仅需要更低的价格,还需要更高的质量。通过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发展不难看出,拼多多想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几乎不太可能。
由此,对于拼多多而言,“百亿补贴”项目的所面临的新型竞争局面,也势必面临更大的挑战。而作为拼多多维持用户活跃度的“杀手锏”,其百亿补贴也将再无杀伤力。那么,拼多多的下一站,又会是什么呢?
结语
多年以来,拼多多一直试图在“质量高、成本低、服务好”三个因素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是,事实证明,这三个因素几乎构成了“不可能三角”,拼多多也很难做到平衡。尤其是作为同时连接B端、C端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还需要兼顾买卖双方的利益,更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博弈。
所以,当有很多网友在为拼多多占位“消费者”,推出“退款不退货”等单边保护的平台规则欢呼雀跃时,也有不少网友为商家的利润被“无端”切割而鸣不平。由此,拼多多也陷入了商家一边痛骂平台一边赚取微薄的利润,用户一边吐槽拼多多购物体验差、却一边买买买的尴尬局面。
哲学上有句话:存在即为合理。拼多多依靠“百亿补贴”形成的一种状态,虽然不一定是完美的商业闭环,但是终究还是支撑拼多多重回增长、焕发了“第二春”。而在拼多多的发展史上,也足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在友商都在纷纷试图用“百亿补贴”打造金字招牌时,拼多多将准备如何应对?市场期待答案,更期待拼多多如何打出下一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