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财报解读:内地业务增长失速,维他奶还能做回豆奶一哥吗?
维他奶虽然起源于中国香港,但却是不少内地人的儿时回忆。
这与维他奶的业务布局侧重点有关,中国内地一直是维他奶最重要的市场。11月21日,维他奶公布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的2024财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维他奶业务构成中,中国内地的业务占比仍旧最大,达58%。
对比去年同期来看,公司中国内地业务的占比下降了3%。然而公司依旧对这一业务寄予厚望。公司表示,展望下半财年,维他奶形容中国内地市场仍为主要增长动力,对植物奶和即饮茶市场潜力“充满信心”。
那么,维他奶的底气究竟足不足?
内地业务增长失速,维他奶急了?
中国内地作为维他奶营收占比最大的市场,其业绩变化对于公司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利润方面,报告期内,维他奶在中国内地的经营溢利为1.895亿港元,以人民币汇率算增长44%(以港币计算:36%),经营溢利率为10%。对于维他奶盈利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带动作用。财报显示,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63亿港元,同比增加15%;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7.7%上升至50.5%,中期每股派息1.4港仙,按年升近8%。
而在营收方面,财报显示,维他奶期内收入为33.91亿港元,同比下降7%,若以固定汇率算降幅为3%。对此,公司表示,收入减少主要由于中国内地客户预期2022年10月价格上涨,而提早在2022年9月下达订单,导致比较基数较高。
可以看到,报告期内,维他奶在中国内地录得收入17.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若以港币计算则下滑11%。其他业务由于营收规模不大,对于维他奶整体收入提升,难以形成强大拉动作用。
财报显示,占比第二大的香港业务(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出口)持续稳定增长,中期收入为11.21亿港元,同比增加4%;占比仅7%的澳洲和新西兰业务收入为2.55亿港元,以港币计算下滑16%(以当地货币计算减少10%);占比仅2%的新加坡业务收入5282万港元,以港币算增加4%(以当地货币算增加1%)。
为了改变内地业务失速的现状,维他奶的管理层也经历了两次变动。
2021年底,董事长罗友礼曾邀请苏强担任首席营运总监兼中国内地业务行政总裁,并对其寄予厚望。据悉,苏强在快消行业深耕25年,曾先后在徐福记、玛氏、蚂蚁金服和百事等担任高管。但在今年4月,苏强请辞。截至目前,维他奶尚没有明确直接负责内地业务的新人选。
而在本次中期业绩披露当天,公司宣布罗友礼之女罗其美被委任为副董事长,未来罗其美或将为公司第三代接班人。市场对于罗其美上任后能否扭转公司内地业务的业绩表现,充满了期待。
不过,当前植物奶市场的竞争已经愈发激烈,这种情况下,维他奶如何重拾内地业务的高增长?
植物奶市场拥挤不堪,维他奶如何抢赢分羹者?
众所周知,维他奶是即饮豆奶市场的领导者品牌,据东兴证券研报,凭借豆奶这一品类,维他奶在内地市场的市占率曾达40%。
能实现这样的规模,离不开行业前景的确广阔。即饮豆奶属于植物基蛋白奶细分领域,据前瞻研究院报告,由于契合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未来几年我国植物奶行业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过千亿。
由于在豆奶市场起步早,维他奶抢占了先机。2015年之前,维他奶的竞争对手们,维维股份专注于茶、酒、房地产等多元化业务;达利食品专注于饼干、面包业务;伊利、蒙牛的重心则在常温奶领域。而彼时,维他奶看到消费需求的变化,并让“即饮豆奶”概念持续深入人心,因此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维他奶取得成功后不久,随着我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不少食品行业的巨头也纷纷进军豆奶赛道。
一方面,达利食品、蒙牛、伊利、统一和维维等传统企业持续加码,豆本豆、SILK美式豆奶、植选、诚实豆等即饮产品陆续面世,携渠道和资金优势,实现快速占位;另一方面,oatoat、光合博士、oatly、植物标签、每日盒子等新兴植物奶品牌陆续得到资本市场的扶持,不断获得融资,使得维他奶的豆奶市场空间再一次被挤占。
即饮豆奶产品的护城河较低,多方争抢之下,维他奶如今的市占率已被达利的豆本豆反超,目前位居第二。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目前豆本豆、维他奶、唯怡等豆奶品牌市场占比分别为20.7%、16.9%、10.4%。
此外,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5000+家植物奶相关企业。可见,植物奶赛道早已拥挤不堪。内卷之下,失去头把交椅的维他奶,其在中国内地业务的营收下降便也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财报显示,维他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中期收入,自2022财年开始,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2-2024财年中期,公司中国内地收入分别为22.30亿港元、22.16亿港元、19.62亿港元,占比分别为61.88%、60.84%、57.86%。
为了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维他奶不仅曾尝试不断推出在产品定位上更加具有差异化的新品,以求破局。例如,维他奶曾推出高端豆奶产品“多营”植物奶系列、咖啡大师茶艺大师系列和澳洲原装进口植物奶系列等。
而且还通过价格调整和营销活动来缓解业绩压力。此前,维他奶曾表示:“我们已在部分市场调高价格,将继续选择性提价,并采取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措施以保障利润率。”反馈到财报结果上,数据显示,公司中期毛利为港币17亿1千2百万元(2022/2023 财政年度上半年:港币17亿3千8百万元),毛利率上升至50.5%。
总之,如今的植物奶赛道不比从前,不仅品牌愈来愈多,而且产品口味同质化也愈加严重,维他奶未来面临的市场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目前,市占率有所下降的维他奶为了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已经开始在产品口味多元化上加紧布局,从业绩表现来看,其实产生了一定作用,不过要想探寻到更大增量,可能要做的还有很多。
作者:Enter星码字战士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