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承兴案”的复杂脉络背后,职场“流程安全”或成关注重点

“承兴系”事件自11月底开始持续发酵至今,京东、诺亚发文打起“口水仗”。自媒体推波助澜,京东更言辞激烈,在事件之外指责对方经营有问题,事态因此扩大。

而就事论事,在争端之外,法律界人士、供应链金融行业也纷纷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发表看法,其中涉及确权、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资产等诸多偏行业概念。事件官司尚未得出法律认可的结果,一时间“承兴案”的重点已然略显跑偏。实际上,重点在于后来的企业如何从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改善自身经营并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单纯的翻旧账并非正确态度。

争执不断,维权成自然道路

“承兴案”历时较长,中间涉及环节过多,当前尚有相关官司没有结束,加上自媒体炒作的推波助澜和两大事件主体的隔空喊话,导致事态没有平息。梳理来看,“承兴案”的大致脉络如下:

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罗静控制的承兴控股及相关公司设计资本操作,用多种假冒方法虚构与苏宁、京东的供应链贸易,并将其打包为应收账款债权等供应链底层资产融资,骗取湘财证券、上海歌斐、云南信托等机构300余亿元资金,并最终造成80余亿元损失。

get?code=NjQ5NTIwZjc1MjZmNzlmYTUwM2UyOGQyMTY1Y2QzMTMsMTcwMTg0MjMwMjQ5OQ==

(图源:1905电影网,图为罗静)

其中,2016年6月,诺亚控股与“承兴系”开展应收账款债权转让业务,主要是将对京东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融资。2018年下半年开始,承兴的团队用和京东公司虚假的苹果手机贸易欺骗诺亚方面让诺亚公司融资给款。

2019年,承兴控股实控人罗静因投资A股失利资金出现问题,再度找到诺亚试图继续通过诺亚融资。诺亚发现其中问题之处并报警,从而揭开了这宗百亿大案的幕后故事。同年,法院受理了诺亚旗下上海歌斐资产针对承兴、京东等被告的起诉。

2022年11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涉案十余名人员作出一审判决,主犯承兴系公司实际控制人罗静因犯合同诈骗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目前二审尚未开庭。

2023年11月24日,上海金融法院开庭开始审理前述上海歌斐的起诉。11月26日,以“刻俩萝卜章,骗了300亿”为标题的一系列自媒体文章在网络流传,并有不少“10W+”热门内容出现,将一宗时隔近四年的案件炒热。12月4日,京东微博“京东发言人”突然发言,一方面称诉讼为恶意,另一方面对诺亚进行较大篇幅指责。上海歌斐因此回应,指应当尊重法律和法院,而非诉诸舆论。

因为过程中所谓“堪比谍战”的承兴系造假行为,外界传播的热点均是承兴系如何演戏,以及A股造成了主犯的亏损。但法院四年来实际在严肃认真对待此事件,相关各方也本应以合规途径解决。可以看到,在自媒体借开庭由头炒作旧闻的情况下,京东和诺亚均被卷入新的舆论风波,在其主要责任人已经一审判决的情况下,这无疑是被自媒体“带沟里了”。

get?code=MDUyZmE1YWYyNTA3OTBmZDRmYTFlYWRiZmNlMzZkMzUsMTcwMTg0MjMwMjQ5OQ==

(图源:深蓝财经微信公众号主页)

而从双方现有的法律行动和相关声明中可以看出,维护自身企业的正当利益本身无错,双方的法律行动实际上不应被给予更多关注,因为法律自会给出答案。真正的重点也不应放在“吃瓜”上,需要思考的是,本次历时如此之长的金融大案,能教给企业什么?

案情背后,职场“流程安全”或成关注重点

在“承兴案”中,一切的缘起是承兴系公司将对京东的应收账款打包为金融资产,找诺亚融资。以供应链资产为标的的融资,通常的验证方法是核对合同流,货物流,发票流,资金流是否四流合一,并让应付款方对应收款进行确权,这是有一套完整作业流程的成熟商业行为。关键就是在这个确权环节,承兴系进行了一系列伪造,从而绕过了京东,实现了对资金的骗取。

证券公司、理财公司的尽职调查人员,在京东的办公楼里,看着穿着京东工服、带着京东工牌的人员告诉他们,这个应收账款债务人是京东,而且还签字盖章,“证明”应收账款数据无误;你说,这个应收账款,这笔债权债务,到底是真是假?刑事案件定性是合同诈骗,诈骗的还是专业的证券公司、理财公司,骗过了专业的尽调人员。那么民事上面呢,这些让人误以为是京东工作人员的所有条件,证据,是否构成表见代理呢?是否足以让相对方相信,他们就是代表京东呢?起码发售产品的时候,内控相对完善(唉,真的完善么?他们也要承担责任)的证券公司、理财公司纷纷中招,他们觉得这个底层的应收账款是真实的。

外界争议的点也在这里,虽然京东全程不知情,但整个行为链条却在京东公司之中发生。根据一审判决的披露,京东公司出具的《访客记录》《情况说明》显示,京东公司总部2018年9月4日、10月23日、12月18日、12月19日、2019年2月21日、4月3日有承兴系公司刘某1的访客记录,2019年6月17日有承兴系赵某、王某等六人的访客记录。

2019年6月17日,承兴系公司销售经理王珺向刘智超(京东公司员工)要了6个人的邀请码以进入京东公司大楼。刘华(承兴系公司员工)发微信给张晓宇(京东公司员工)要预约码称感受618的气氛,张晓宇便直接给了其预约码。其后,在京东大厦过道、总部二楼大堂、二楼会客区,相关行为得以推进。

此外,承兴系公司员工赵遵记以报单号形式从负责京东公司快递寄送的EMS快递员高春雨处获取快递,且有时直接让高春雨将快递寄到指定地址或从京东公司为地址寄出快递。对此,京东并无对自家快递被人“截胡”的发觉。

原本只是正常满足合作伙伴意愿的京东,却在无形中引狼入室。显然,针对本次事件,真正的问题是更多相关公司或有任何可能遇到类似事件的公司,应更加注重相关的流程安全,防范日常行为中潜藏的风险,避免自己遭受无妄之灾。

仍以京东为例,京东因其经营模式存在大量复杂的供应链关系,表面上看起来不在本次案件所涉流程之中,但由于供应链关系的存在,京东需要经常接触非本公司工作人员,对自身涉及相关问题的流程施以更严谨的规则与定期检查变成了必选项,以免其供应链关系被利用。像京东访客竟然成功伪装成员工这类事件,或许也会让京东加强内部的巡检。毕竟,商业的世界就是不靠近风险,也无法让风险不来找自己。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相比,并非建立在强交易对手基础上,而是在特定的交易场景下,根据供应链闭环中实质的贸易关系提供融资服务,关键点在于供应链闭环中交易结构与贸易关系的真实性,所依赖的是核心企业的强信用。

也就是说,无论你的实力是强是弱,只要你处于供应链闭环中,你融资是为了给核心企业供货,那么资金方就会给你放款。所以就有人动了歪脑筋,拿出了一整套所谓的底层资料,证明自己和一些知名的核心企业存在所谓的“贸易关系”,藉此骗取资金。也就是说,虚构所谓的交易场景。

事实证明,虚构场景并无多大难度,很多人堂而皇之地以商业访问之名进出知名企业,然后拿着自制的假冒名片和萝卜章,在知名企业的办公室里签订了一整套贸易资料。

get?code=ZmY1ODY2ZTRiZTMxMjhiMTVkMjIyMzQwMDRjYjE2MmYsMTcwMTg0MjMwMjQ5OQ==

(图源:观网财经)

所以,这场由自媒体主导的旧闻炒作已然可以平息。针对本次事件,去年主要相关责任人便已被判刑,相信二审也难以为其确定的诈骗行为翻案,法律最终会给出公正结果。而长期来看,大众可以“吃瓜”,企业却需要更审慎地对待企业内部安全,无论是哪一方被骗,都应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来源:松果财经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宁德时代,走下神坛
« 上一篇 01-04
有哪些女性生理期冷知识?俏妃经期护理到底有何好处?
下一篇 » 01-04

相关内容

HPV疫苗从“一苗难求”到“白菜价”,智飞生物的躺赚时代结束了
跨境电商2024之SHEIN:钟声未响起,隐秘巨头寻找下一个奇迹
女子因信“面部风水学”卷入拼房剧本杀,西安美娇否认有责
多品牌“逆袭”尝试,蔚来汽车2025年不容有失

热门文章

标签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