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对市场预判不足,碧桂园的债务危机难解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3年3月1日,对于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而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彼时,碧桂园发布公告,杨国强因年龄原因提出辞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等职务,交由其女儿、联席主席杨惠妍接任。隐退以后,杨国强将以特别顾问的形式继续参与碧桂园的经营。

这也意味着,有“最强民营房企”之称的碧桂园,正式进入了杨惠妍时代。此后还有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那就是资料显示,杨惠妍曾十次登顶胡润女企业家榜单女首富,她也是去年的女首富,2023年财富缩水270亿,以480亿位列第五。

不过,自杨惠妍掌舵后,碧桂园也进入了多事之秋。随着一些房地产企业相继因为巨额负债暴雷,碧桂园的日子也不好过。例如,在房地产板块,2023年10月31日,注册地位于佛山的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披露2023年三季报,显示当期净利润为-2,706,861.00万元。

而与之关联的以物业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碧桂园服务,也因此受到拖累。例如,近日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由于确认关联方贸易应收款减值拨备和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减值,预计公司2023年的净利润将减少约32亿元至41亿元,受此利空消息影响,碧桂园当日盘中股价一度下跌超10%。

种种迹象表明,在红利消退、政策多变的房地产、物业市场,碧桂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

对市场环境预估不足,碧桂园危机的开始

10月初,房地产巨头碧桂园在港交所的一则公告,让碧桂园已深陷债务危机的真相浮出水面。公告称,碧桂园的4.7亿港币的到期款项未支付,同时表示无法如期偿付所有境外债务款项。实际上,此前的8月份,碧桂园被爆两笔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美元债违约,就已有业内人士推测,碧桂园即将暴雷。苦苦挣扎了一年多的碧桂园,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相同的命运。

而且,前9个月,碧桂园销售额(权益)同比下降43.9%,较2021年同比下降65.4%,资金链已出现严重危机,债务风险极大。随后碧桂园更是传出杨国强、杨惠妍等公司元老变卖个人资产,为碧桂园输血的消息,让碧桂园陷入危机的消息坐实。

get?code=MjRlY2ExYWMxYjk1MjkwN2IwMjYyODk2ZTgxMjA2ZGQsMTcwMzQ3Njc1NjYwNQ==

彼时,房地产圈也如无声处听惊雷,该消息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随后,碧桂园方面称:仍处在30天付息宽限期内,碧桂园正在积极优化资金安排,努力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债务危机爆发后,杨氏也拿出了全力挽救碧桂园的姿态。身处漩涡中的杨氏父女不得不亲自下场,平息因此带来的负面舆论,并开展各种方式的自救。

一方面,杨惠妍公开道歉,承认此前存在决策失误、对市场下行的不良影响预估不足。另一方面,已经退居幕后的杨国强,还变卖了私人飞机还债,随后杨惠妍又和境内债权人商议展期。近日,碧桂园也发布公告称,连同杨惠妍等高管一同降薪以应对财务危机,杨惠妍更是公开宣称家族会砸锅卖铁来支持公司。

回顾疫情过后碧桂园迅速暴雷的始末,碧桂园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房产销售不及预期,融资不够顺利都是非常致命的因素。与此同时,近年碧桂园大刀阔斧谋转型,试图多元化发展,也进一步拖累了碧桂园的基本盘,让其深陷债务危机。

虽然有业内人士认为,碧桂园不如恒大激进,整体发展四平八稳、只是在拓展建筑领域的机器人而已,但是事实上,碧桂园还在节能建筑、教育等相关产业进行了投资布局,也让原本就不够扎实的基本盘,在危机时刻难以自救碧桂园于水火,这也不难理解,关键时候还需要杨氏父女变卖私人财产力挽狂澜了。

不过,整体来看,碧桂园还是倒在了不利于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大环境里。3月中旬碧桂园发布年报时,杨惠妍的开场白是“酷寒已过,暖春将至。”只是,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向来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上半年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下滑超三成的销售数据,足以映射出整个行业的阵阵寒意。

而对于下沉市场这个碧桂园的主战场,杨惠妍也坦言未能洞见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负债率压降速度不够等潜在风险认知不足、应对方案不奏效等。

房地产高杠杆下,保交楼拖垮了碧桂园

让碧桂园现金流吃紧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其房产交付量太大以及保交楼的发展策略。据了解,2022年全年,碧桂园交楼大约70万套,没有逾期交付。

而整个2022年,TOP50开发商交付的房屋一共是大约400万套,碧桂园一家占比是17.5%,甚至是第二名万科的1倍多。万科去年交付34万套,恒大也才交付30.1万套。

作为碧桂园近年自救的措施之一,保交楼虽然保住了碧桂园的品牌信任度,但是也让其现金耗散更快,让其不堪重负。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完成近27.8万套房屋的交付。而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交付规模排行榜》显示,2023年上半年,有4家企业交付套数超10万套,其中碧桂园再次位居榜首,接近第二、三、四名交付量的总和。

由此可见,碧桂园在债务压力之下,依然需要保持较高的房地产交付量,因此也让其难以短时间内摆脱债务危机。对此,碧桂园也正在积极应对。

get?code=MGQ2MzY2YjI1ZTBiZTdlYjJhZDgzNTdlMzU4ZDA5NGEsMTcwMzQ3Njc1NjYwNQ==

10月10日早间,碧桂园发布一则积极推进境外债务管理措施,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目前共有9笔境内公司债券合计147亿元展期方案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而境外债务方面,截至目前,尚未支付某债务项下本金金额4.7亿港元到期款项,碧桂园也恳请债权人给予时间。同时,碧桂园还聘请了中金公司和华利安担任财务顾问。

除此以外,碧桂园还通过手中的万达商管股份,以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近日,碧桂园发布公告,作价30.69亿元出售手中万达商管1.79%的股份,这笔生意碧桂园亏了大概1.6亿元。

作为急需现金流的碧桂园来说,亏损1亿多元显然是一个小数字。而因为股份转让的30亿元的现金流,或许可以解决碧桂园当前缺钱的“燃眉之急”。据了解,这笔30亿元的投资款,就是2021年碧桂园与王健林的一场豪赌。

所幸的是,太盟选择继续投资万达商管,但是碧桂园抽身离去,在对赌期满选择协议退出,结局也算是圆满而体面,只是,30亿元的现金对于碧桂园而言,依然显得杯水车薪。要知道,目前的碧桂园可是顶着千亿负债的压力,区区几十元只不过是这些债务的零头。

根据碧桂园财报,截止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有息负债规模达到2579亿元,1年内需要偿还债务达到了1216.32亿元,而碧桂园手上现金及等价物仅有1011.15亿元。由此也足见房地产行业高杠杆给房业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而此时的碧桂园,能够通过这些自救手段扳回一局,尚未可知。

房地产行业下行,碧桂园能否穿越本次周期?

众所周知,随着疫情所带来的经济下滑“后遗症”逐渐显现,各行各业的复苏程度不尽相同。而作为大宗消费的代表,其相关消费更能体现市场对行业的信心。

不可否认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低谷期。尽管“认房不认贷”等金融政策不断加持,但是2023年的楼市终究没有敌过市场下行的周期性影响。

get?code=YWQxNjkyYzdhNzk4ZDMyMzZiODYwY2U1OTVlMzZkOGUsMTcwMzQ3Njc1NjYwNQ==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房企资本金到位与国房景气指数四大指标继续同比下行。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前脚有恒大暴雷为行业留下了前车之鉴,后脚是碧桂园顶不住债务压力,公司高管也难以独善其身。而曾被碧桂园视为“捞金”项目的万达商管,本可以在万达商管成功上市后,让碧桂园获得丰厚的回报,甚至杨惠妍仅凭此类投资就可以翻身。

然而,万达商管谋求上市一波三折,杨慧妍的这个美梦也在其公司现金流危机之时瞬间梦碎。由此可见,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的碧桂园,命运似乎还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控。

一方面,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即使位居行业头部的企业也难以与之抗衡,另一方面,依赖外部力量寻求生机的碧桂园,也少了几分运气。

如此来看,只要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环境没有出现拐点,恐怕碧桂园的日子还会依旧难过。

结语

虽然行业大势不可逆转,但是碧桂园也不甘心死守基本盘。只是,碧桂园并没有像恒大一样造车、跨界那么激进,而是本本分分地拓展了一下与其房地产业务有关的项目,紧跟了一下工业4.0的时代步伐而已,这些策略,在瞬息万变的房地产新时代,或许是必须的,更谈不上战略失误。所以,过度解读其眼前遇到的困难症结在此,或许也有杞人忧天、耸人听闻之嫌。

而且,目前碧桂园的各项政策全部都在力保地产,碧桂园的粮仓里虽然余量不多,却也不断有粮食进仓。所以,综合来看碧桂园在这一轮行业周期中的发展,虽然因为对行业关于预估不足而置身凶险之中,但是其排名第一的房产交付量等基本盘仍在,所以也可能只是有惊无险。

但愿无力抵抗经济环境、行业趋势的碧桂园,能够在杨氏父女的掌舵下,找准航向,早日迎来转机,继续给人们“一个五星级的家” 。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诸多券商机构集体看好,华润置地做对了什么?
« 上一篇 01-09
大润发接连关店,M会员店难成高鑫零售的“解药”
下一篇 » 01-09

相关内容

网友的热情比投资市场大,黄仁勋描绘的未来AI图景是什么?
跨界医美,百瑞吉“修复与再生”的故事不好讲
南京华美频频爆雷差评多,朗姿股份或需注重投后管理!
上市医美集团近期屡遭差评,青岛华韩整形到底怎么了?

热门文章

标签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