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吉利,押宝睿蓝,力帆科技迎来翻身之日?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公告》,此项新规的实施无疑更加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尤其公告中明确提及换电车型,这也表示国家对换电技术的认可。
在新购置税“更新”之下,换电车企将会迎来破冰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参与到换电行业的车企也越来越多,让死磕“换电”的蔚来不再孤单。例如新晋品牌睿蓝汽车在今年下半年就发布了睿蓝7、睿蓝9行政版两款换电车型,提前抢占换电市场。
或许很多人对睿蓝的认知来自吉利,但其背后的母公司却是力帆科技,而力帆科技的前身正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力帆集团。不知不觉间,在吉利的加持下,力帆科技已经重组三年,虽然业绩有所改观,但仅靠睿蓝或难以让力帆科技容光焕发。
牵手吉利,高开低走
力帆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十几年前的商界可谓盛极一时。是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业,连续11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然而由于对汽车行业的盲目扩张,加上缺乏技术创新,最终导致经营不善债台高筑。
2020年引入吉利进行破产重组,上市公司名称由力帆实业,变更为现如今的力帆科技。在吉利接盘后,力帆科技不仅业绩回暖摘掉了ST帽子,公司发展也开始步入正轨。
2020年至2022年,力帆科技营收从36.37亿元上涨至86.54亿元,归母净利润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然而就当外界认为力帆科技重获新生时,2023年的业绩却给投资者们浇了一盆冷水。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力帆科技营收43.3亿元,同比下降18.43%;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下滑59.43%。值得注意的是,力帆科技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交出了“双降”答卷。业绩遭遇变脸,重组三年的力帆科技并未展现出强大生机。
目前其产业结构和重组前基本保持一致,依旧以摩托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业务为主,不过今年这两项业务却集体遇冷。
摩托车一直是力帆科技的传统强项,在最艰难时期也是靠摩托车业务勉强支撑。不过受限摩令和环保政策影响,自2014年开始我国摩托车行业便进入了衰退期。
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我国摩托车销量147.56万辆,同比下降了4.88%。像钱江、鑫隆等摩托巨头,今年业绩增速明显放缓。而力帆科技的摩托业务早在去年就出现了颓势。
2022年其摩托业务营收21.26亿元,同比下滑了22.12%;今年情况依旧不太乐观,上半年摩托车业务营收10.35亿元,同比下滑11.09%。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国产电车的内卷早已世人皆知。重组后的力帆科技虽然背靠吉利,去年乘用车营收达到了57.91亿元,但是想要重新入局难度依旧不小。
不幸的是,今年伊始国内新能源汽车掀起降价热潮,下半年摩托车行业也罕见地爆发了价格战,这对于刚刚恢复元气的力帆科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今年业绩的低迷,力帆科技给出的解释就是因为受降价潮影响,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导致。
从重组后的财务数据来看,力帆科技的发展有亮点,但还没有足够的产品力抵抗行业大环境的冲刷,也禁不起降价潮的内卷。这也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力帆科技虽然有了新的开始,但和吉利资源的整合还稍欠火候。
资源整合,困境犹在
或许很多人不太理解,吉利为何要出手拯救破产的力帆。毕竟彼时的力帆已经亏损数十亿元,库存车辆更是堆积如山。怎么看,对吉利都是一场赔本的买卖,但实际上,吉利有自己的小算盘。
从发展历程看,吉利和力帆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民营企业,都以摩托车起家,然后转向汽车赛道。除了对力帆原有业务熟悉之外,吉利更在乎的是其背后的资源。
重组后,吉利不仅可以获得力帆的汽车制造工厂和产业园等实质性资产,同时也将汽车生产资质和金融牌照两个无形资产拿下。在这两大利器的加持下,吉利可以顺利提升西南地区的市占率,并且对劲敌长安形成牵制。
现在的力帆科技对于吉利,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所以在重组初期,力帆科技的方向就非常明确:对摩托车业务进行电气化转型,向智能高端布局;乘用车转向新能源,和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打造B端出行概念。
2022年力帆科技分别推出了高端摩托车品牌派方,面向网约车市场的枫叶,以及C端市场的睿蓝。在吉利主导之下,业绩确实焕然一新。但随着新产业结构的形成,力帆科技后续发展问题也成了难题。
在摩托车业务上,目前其核心市场在海外,仍以燃油车型为主。电气化转型虽然是行业所趋,但国内才是全球最大的电摩市场。想要在国内立足,力帆科技就不得不面对吉利的另一个品牌:钱江。
如果加码力帆科技,就会对钱江形成直面竞争,这也许是吉利并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吉利对于力帆科技摩托车业务的态度,可能就是以稳为主,并不想浓墨重彩,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汽车业务上。
不过从目前来看,力帆科技的汽车业务虽然方向清晰,但极不透明。帮吉利生产了多少车辆,吉利又帮助力帆科技消化多少,这些都没有准确的数据。投资者对于力帆科技汽车业务的真实情况是未知的。
与此同时,力帆科技想要拓展汽车业务,就必须“去力帆化”。众所周知,力帆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口碑奇差无比,和经销商的关系更是矛盾重重,甚至闹到维权地步。
所以这也是力帆科技和吉利共同打造睿蓝的原因。寄托于睿蓝实现“去力帆化”,形成全新的汽车品牌生态。但现实是睿蓝所面临的困境,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多。
睿蓝仍是一块试验田
2022年初,吉利和力帆科技各出资50%创建睿蓝汽车,并将吉利旗下专注共享出行的枫叶汽车打包塞入睿蓝。目前吉利主导汽车研发和销售,力帆科技负责生产制造和换电设施建设。两家公司各展所长,唯一的目标就是将睿蓝打造成为平价“蔚来”。
目前睿蓝的产品体系已经初步成形,枫叶60S、80V等车型借助力帆科技和吉利在B端市场的优势,发力共享出行;睿蓝开始拓展C端市场,面向年轻消费者,打造轻换电出行概念。
尽管睿蓝看上去是全新品牌,但实际上更像是吉利子品牌的拼盘。枫叶汽车脱胎于以前的上海华普,也就是现如今的枫盛集团,本身就属于吉利的老旧资产。枫叶60S在技术上更被外界认为是吉利帝豪L“油改电”产品。
在B端产品力上,枫叶已经很难和广汽埃安、长安启源等品牌一较高下。所以睿蓝不得不转向C端谋求生机。然而睿蓝在C端也同样面临着B端的窘境。
例如去年发售的睿蓝9,被网友戏称为“换电”版的吉利豪越L,销量十分不理想,首次征战消费级市场睿蓝便出师不利。直到今年下半年,睿蓝才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车型睿蓝7。
据悉睿蓝7基于吉利研发的GBRC水晶架构打造,搭载无极后驱系统、吉利自研龍鹰座舱芯片、可充可换的胶囊电池,实现60秒极速换电,同时也是20万内唯一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最低版本售价仅不到12万元,性价比十分出众。
可以说在产品上,睿蓝7该给的都给上了,甚至还超过了很多消费者的预期。然而走极致性价比+换电路线,可能还不足以让睿蓝出圈。
首先,在内卷之下,国内新能源车企格局在不断重塑。比亚迪、奇瑞等传统车企不断加码,“蔚小理”的你争我夺,还有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搅局,睿蓝的诞生只是新能源车市红海的一朵浪花。
即使有吉利的盛名和渠道加持,消费者对于睿蓝没有较强的品牌认知。想要扩大品牌知名度,无疑要加大营销。例如理想、小鹏的广告营销费用均在5亿元以上。翻看力帆科技财报,2022年其广告营销费用仅为8296万元。
其次,换电是睿蓝的特色,但也是其未来发展的一道坎。换电想要走下去,就必须构建换电站,发展换电生态。据悉睿蓝计划2025年建成超5000座换电站。但是换电的重资产模式对于吉利和重组后的力帆科技都是严峻的考验,睿蓝将来能够走多远依旧未知。
结语
现在的力帆科技早已不是以前的力帆,而是吉利集团战略上的一枚棋子。从发展方向上,摩托车业务虽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但汽车业务才是其将来的基本盘。不过现在的睿蓝犹如襁褓中的婴儿,还离不开吉利的供养。
不过随着上汽非凡、北汽新能源等厂商加入换电赛道中,未来换电队伍会更加庞大。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吉利已经和蔚来达成换电战略合作,这对于睿蓝来说更是一场及时雨,力帆科技能否凭借睿蓝完成业绩逆袭,就要看消费者买不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