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满满的飞凡F7,为何消费者不买账?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创业者而言,多半是一句毒鸡汤。因为对于一款新产品而言,残酷无比的市场,几乎不会给它第二次机会。
作为在业界知名度不高、存在感不强的品牌,飞凡汽车连续推出R7、F7两款新产品,都没有打响招牌,便是最佳的印证。虽然目前尚不能对飞凡汽车的两款车型盖棺定论,但是事实证明,这两款车型至今还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据了解,飞凡汽车曾是上汽荣威的R品牌。后来又脱离荣威独立运营,成为R汽车。或许是为了提升知名度,又或者是为后续品牌独立运营打下根基,该品牌又于2021年底更名为飞凡汽车。而其品牌定位,则是背靠上汽集团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只是,更名后的飞凡汽车,能够在独立运营后推出的首款车型R7几近折戟后,依靠新款车型F7翻身改命吗?这个问题恐怕并不容易回答。
独立运营却不温不火,上汽集团难为飞凡汽车背书
早年,上汽集团信心满满地布局飞凡汽车这个品牌,显然是看准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因此也对其寄予了厚望。只是,上汽集团接连推出两款车型,都没有在汽车市场激起太大的反响。
以其首款车型R7为例,从乘联会统计的零售量来看,飞凡R7的销量堪称惨淡。
据了解,该款车型从2022年10月份开始逐步交付,11月份、12月份销量也仅仅突破1500辆,而2023年1月份飞凡R7销量更是跌至502辆,环比下滑达66%。而以此前公布的10月销量计算,飞凡R7整月106台销量甚至不及比亚迪元一个小时的平均销量。
虽然自2023年11月份开始,飞凡R7实现更新换代,最终销量冲破3000辆,但是却是以价格直降8-9万为代价的。
据了解,飞凡R7开启首批用户的新车交付时,该车定位为中大型纯电轿跑SUV,共推出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为28.99万-35.69万元,但是“升级改版”后,其新车售价降到了18.99-22.99万元。
要知道,此前飞凡R7扬言对标特斯拉的Model Y,在汽车圈内也有着较高的话题度。
在飞凡R7没有打开局面,不得不升级降价的压力下,飞凡汽车也上市了旗下第二款车型F7,并将其视为拯救飞凡汽车销量的“救星”。
然而,事实上,飞凡F7似乎也没有扛起飞凡汽车的业绩大梁,甚至有步“R7”后尘的意味。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2月底,飞凡F7最新月销量为1365辆,2023年累计销量为14092辆,在轿车中,月销量排名第14名。
虽然看销量绝对值,该销量数据比早期R7的销量更为可观,但是横向对比其他品牌,该销量表现依然相形见绌。
以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比亚迪为例。数据显示,比亚迪旗下汉家族12月销量达到20902辆,23年实现连续8个月销量破2万辆,年度销量也累计到了228383辆,上市以来销量突破66万辆。如此来看,飞凡F7的销量甚至不及比亚迪的零头。
值得注意的是,该款车型4月刚上市,8月就大幅降价,让刚提车的用户叫苦不迭。最终飞凡F7的售价甚至比预售价低了5万,价格22.99万元起。单从价格层面来看,飞凡F7可谓拿出了满满的诚意。
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飞凡F7的定位,其对标对象或是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汉EV,也有人倾向于将其与蔚来ET5对比。不过,从目前飞凡F7的销量来看,其与ET5相比都相差甚远。
数据显示,2023年9-10月份,飞凡F7的销量均在2000辆以上。不过,好景不长。到了2023年11月,其销量却急转直下。直到2023年12月,飞凡F7销量重回增长,涨到了1365辆。但是相比前几个月的销量,飞凡F7的销量拐点已经显现,未来的市场表现,也十分令人担忧。
反观蔚来ET5,早在2023年1月份销量就达到5795辆,而2023年12月则涨到了至高点7594辆。尽管业内人士预计,在产品表现方面,飞凡F7将和ET5相当,但是通过对比销量以及市场反馈,其口碑与品牌等,却与蔚来ET5相差甚远。
质量问题频发,产品力堪忧
飞凡F7的销量不尽如人意,必然事出有因。
一方面,飞凡F7自身的产品定位不够清晰,或许是其硬伤。据了解,虽然非常F7的定位是中大型车,却与蔚来ET5等偏高端的车型来对比,甚至此前还喊出了“飞凡F7在2023年的销量要超越蔚来ET5”的目标。
只是,如前文所述,实际的汽车消费市场是产品导向、性价比导向。飞凡F7的此类目标,显然有一些“一厢情愿”,或许过于主观。
另一方面,论品牌力,飞凡F7并没有因为其背靠上汽集团,而增色多少。
而对比之下,同为新能源品牌的极氪有领克背书、而AITO问界背后有科技企业华为作为后盾、蔚小理则因为先发优势而很早就成名,飞凡汽车却在品牌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作为R7之后的又一款新产品,飞凡F7的销量低迷,并非只是其产品配置不高、价格不接地气,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而且,除了品牌力以外,其产品力与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消费者口碑,也直接决定了其销量瓶颈。
首先,在产品力方面,定价在20万上下的老款飞凡R7,就已经暴露了其在该方面的短板。
虽然看似配置不低,配有AR-HUD、真皮座椅、副驾腿托、座椅通风、按摩等功能,即便在高配车型上也需要额外花钱选配,而对比同价位的小鹏G6、比亚迪宋L等车型时,在辅助驾驶以及雷达数量等核心配置方面,都明显不敌竞品。
其次,在产品质量方面,才短短上市几个月时间的飞凡F7,已经出现了多起影响面较大的消费者投诉,甚至直接导致了飞凡品牌与极氪、长安深蓝、广汽埃安以及蔚小理等新势力的销量、用户口碑差距。
例如,近期在某投诉平台上,有飞凡F7的车主表示,两个多月的新车轮毂,就发现轮毂开裂导致轮胎漏气,要求保修。
但是飞凡汽车的售后表示,这是受外力导致,不在保修范围。对此,车主表示自己并未让轮胎和轮毂受到外力,而一个20寸轮毂2600,全部由车主承担并不合理。
无独有偶,也有车主表示,自己在2023年购入的飞凡F7升级进阶版本,在行驶过程中自动熄火,窗门无法打开,这次的事故也让车主对该款车型的安全性能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该车主同样认为这并非是人为损坏,而且行驶途中险些与前方车辆追尾,是明显产品质量问题。
除此以外,车主投诉飞凡F7系统升级后全景影像卡顿死机、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异常,后尾箱处产生低频共振,导致耳压轰头,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和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等问题也并不少见。
由此可见,飞凡F7的质量十分令消费者担忧。而在差评越来越多、口碑越来越差之时,飞凡F7汽车的销量提升恐怕也将面临更多变数。
竞争加剧,飞凡F7恐难脱颖而出
实际上,背靠上汽集团的新能源品牌并非只有飞凡。正如一些网友调侃,上汽集团有两个新能源“儿子”:大儿子叫智己,小儿子叫飞凡。二者也被戏称为上汽集团的嫡系品牌。
不过,即使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智己与飞凡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所不同的是,前者通过多轮产品营销与新车攻势,逐步进入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第一阵营。而飞凡汽车连出两款车型,都没有进入大众的视线,颇有一种正在被边缘化的尴尬。
也有人将飞凡F7的市场表现不佳,归结为该款产品“生不逢时”。
一方面,即使是自家“兄弟”,也有强势的品牌力与车型与其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外部的新能源品牌也如雨后春笋,正在与飞凡F7抢占有限的市场。
例如,仅飞凡汽车的配置、造型、甚至新车发布时机等与其兄弟品牌智己过于“相似”,就频遭业界诟病。据了解,飞凡F7发布时间,就是紧跟智己L7,且二者配置也是高度重合。
对比之下,智己L7与飞凡F7、智己LS7与飞凡R7的造型都非常相似,长、宽、高、轴距的差距均不到100mm。
甚至电机参数也大差不差。与此同时,不同品牌的多款车型,采用的都是宁德时代供应的电池,即使是车机互联和辅助驾驶配置等,也难分伯仲。
因此,说飞凡汽车活在智己汽车的“影子”之下,也毫不过分。
除了上汽集团左右手互搏以外,新能源汽车赛道近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无论是海外的特斯拉,还是国产的比亚迪,又或者是以华为问界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孵化的品牌,都是非凡汽车不可低估的对手。
而早已登陆资本市场,并在行业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蔚小理,更是拥有巨大的市场基础,其行业地位,恐怕也不是仅仅背靠上汽集团在燃油车时代打下的根基、沉淀的品牌影响力,就足以撼动。
因此,飞凡F7的发展掣肘,或许不只是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还在于其产品力、技术创新不足。
结语
尽管按上文分析,飞凡F7的销量不温不火,与其品牌力、产品力,以及因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所带来的消费者口碑关系更大,但是相比而言,优质的产品才是成就一个品牌的核心。
令人不解的是,飞凡汽车的破局思路,或许不是押注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而是邀请明星代言。
例如,自飞凡汽车品牌更名独立运营开始,该品牌相继邀请周杰伦作为R汽车品牌挚友、与廖凡拍摄了以凡为名,随后又打出了“陆毅家的第一台纯电车是飞凡”等品牌宣传语。
因此,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表示,飞凡汽车不从产品力、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去根除其消费者口碑不佳、品牌力不足的问题,而是一味地试图提升品牌曝光度来进行“快营销”,并通过自降“身价”来提升销量,似乎过于“急功近利”,如此“南辕北辙”的打法,或许会欲速而不达。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之时,飞凡汽车作为行业后来者,错失的或许是时与势。事实证明,虽然飞凡汽车背靠上汽集团这棵大树,但是也未必就很好乘凉。
「于见专栏」认为,尽管飞凡汽车因为销量不佳压力非常之大,但是也不能因为业绩焦虑而乱了步伐。回归产品、发挥优势,或许才是飞凡汽车通过F7等新产品打开局面的根本。
所幸的是,在R7改版、F7升级优化后,人们已经看到了飞凡汽车扭转局面的新希望。但愿飞凡汽车不断推陈出新后,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