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下滑违规不断,郑州银行暗藏“坏账危机”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已经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中,位居中原地带的郑州银行有些让投资者失望。截至2023年11月初,与郑州银行一并完成财报披露的,还有16家A股上市公司。彼时,郑州银行因营收、净利润均以同比两位数的速度下滑,业绩甚至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垫底。
而且,郑州银行因连续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而备受投资者质疑。值得关注的,还有郑州银行的负债总额为5664.51亿元,较上年末处于增长水平,增长5.11%。在郑州银行业绩表现差强人意之时,郑州银行的股价大幅跳水也是常有的事情。
例如,2024年2月5日,盘中股价最低触及1.90元,其股价就创下了历史“新低”。而回顾自2018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整体同样呈下跌趋势,甚至用“跌跌不休”形容,也可谓恰如其分。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银行此前于2015年和2018年分别在香港、深圳挂牌上市,也是河南省首家A股上市银行、国内首家A+H上市城商行。那么,此前被部分投资者视为“潜力股”的城商行玩家,为何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业绩下滑盈利能力堪忧,连续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对于二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投资一家上市公司,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股价上涨获得丰厚的收益,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获得额外的收益。
不过,根据公开信息,郑州银行自2018年上市以来,仅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进行过两次现金分红,金额为8.88亿元和4.4亿元。此后,再未进行现金分红。因为关乎投资者的收益,投资者对此也是十分不解,并对其提出了质疑。
对此,媒体记者也曾采访郑州银行方面,试图找到答案。而郑州银行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多变,郑州银行是在践行地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因此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公司的风险控制标准更为严苛,因此在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加大了推进力度,而拨备计提力度的加大,也是顺应监管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该行稳定经营的有力保障。
此外,商业银行是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重点监管的金融机构,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也是监管过程中重点监控的指标。因此,郑州银行认为留存的未分配利润是该行用作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目的是为了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而对于公司对投资者进行现金分红的时机,郑州银行方面表示会按照《公司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并执行《公司章程》中的利润分配政策。
虽然郑州银行的官方解释有法可依,但是连续三年不进行现金分红,显然会影响郑州银行投资者长期持有的积极性,这或许也是郑州银行一直以来股价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观察,让投资者对郑州银行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郑州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足。据郑州银行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期间,该行净利润分别为30.59亿元、32.85亿元、31.68亿元、32.26亿元和24.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53%、7.40%、-3.58%、1.85%和-24.92%。
由此可见,郑州银行近5年的净利润表现并不平稳,尤其是2018年、2022年,更是同比出现了超过20%的业绩下滑。而盈利能力不足,也成为郑州银行股价难有起色的致命伤。
频繁违规,屡吃“罚单”
众所周知,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做到合规经营、减少金融风险,确保其资产质量也是其公司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不过,近几年,郑州银行似乎进入了多事之秋,可谓罚单不断。
例如,统计显示,2021年,郑州银行旗下2个分行和5个支行共收到17张罚单,罚款金额合计380万元,被罚问题涉及贷后管理不尽职、面签核保不尽职、贷款被挪用等。
而2022年4月,多家媒体报道称,因存在多项违规问题,郑州银行被河南银保监局开出8张罚单,罚单涉及郑州银行旗下6个支行,罚款金额合计295万元。
无独有偶,2023年9月,据媒体报道,郑州银行控制的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收到央行罚单,因违反反洗钱、反假币等规定,合计被罚款139.5万元。
与此同时,时任行长郝东辉、朱庄田因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而分别被罚款2.9万元、2.8万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处罚涉及的问题,足以印证郑州银行近两年以来的内部控制机制,十分质疑。
据观察,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会直接反馈在财报的“资产质量”方面。而纵向对比来看,郑州银行2019年至2021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46.45亿元、49.44亿元、53.45亿元,处于逐年增长状态。
虽然随着其资产规模不断扩张,郑州银行报告期期间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37%、2.08%、1.85%。但是其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值、不良率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2年报显示,2021年郑州银行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68.34亿元,核销及转出不良贷款51.08亿元。但是其不良贷款、资产不良率并无明显改观。
而从不良贷款的分布来看,公司贷款中,该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不良贷款金额分别为13.35亿元、10.74亿元、7.2亿元,不良率分别为4.06%、2.51%、4.22%。对此,一些券商机构也在评级报告中发出:“警示”,称郑州银行的房地产及建筑业贷款占比较高,易于受到外部经济环境与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坏账危机”或正在逼近郑州银行
1月下旬,郑州银行自爆了27.94亿元的坏账。彼时,郑州银行发布了三条诉讼公告,其中涉及四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案金额合计达27.94亿元。
数十亿的坏账令人瞠目结舌,而郑州银行自爆的踩雷企业包含了鑫盈置业、康桥房地产、美景新瑞房地产、翰园置业等多个房地产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场发生于2023年下半年的诉讼,涉事的被执行人因6亿元债务“无财产可供执行”,最终被法院划入“终结本次执行”的阶段。而其他几个涉案企业是否也会出现此类“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还尚未可知。
据业内人士分析,郑州银行短期收回债务的可能性并不大,而2023年第三季度乃至全年的业绩,也必然受到了该类事件的影响。而且,从长期来看,郑州银行与房地产企业来往频繁,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其坏账风险,甚至对其经营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坏账案件的持续发生,也让业界对郑州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其一年内超过7场追偿诉讼,很难用“运气不好”、不幸碰到“赖账房企”等一笔带过。
例如,此前已经被宣告终止执行的案件中,与郑州银行产生纠纷的多名被告,经法院裁定,最终因“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除查控的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处置完毕外,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从而导致本次执行程序终结。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该类涉案金额较大的追债诉讼之所以发生,看似偶然,其实足以印证郑州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或许存在不足甚至漏洞。尤其是频繁暴雷的房企,经常成为郑州银行产生坏账的根源,成为其业绩表现不佳的负累,更是应该引起郑州银行的注意。
而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银行作为房地产贷款的直接关联方,也正在受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巨大影响。例如,根据2024年1月2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1.62%;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4.2%。
在这样行业整体情况不容乐观的形势之下,贷款审核、风险控制机制并不算完善的郑州银行,坏账危机也有一触即发之势,而其未来如何避免此类“烂债缠身”,也十分令人担忧。
结语
作为同时在港股、A股上市的城商行银行,郑州银行在河南省内可谓首屈一指。不过,如果将对比范围扩大至全国,该行的整体实力可谓中规中矩,与长三角经济活跃地带的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更是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郑州银行在面临营收增长停滞、违规被罚、坏账风险等多重挑战时,或许依然需要“奋起直追”。但愿这个中原地带的“潜力股”,有朝一日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发展状态,从而奋力一搏,真正成为城市商业银行中,值得称道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