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动荡、业绩下滑,白云山的“千亿市值”之梦难圆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靠着“凉茶大王”王老吉和国产顶流男性健康产品这两大“拳头产品”,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山”)曾一度是广药集团旗下名气最大的上市公司。
不过,近年以来,白云山却似乎进入了多事之秋。无论是早年卷入“撤网”风波,在山西、安徽、贵州、山东等省份的部分药品被取消挂网采购资格;还是其子公司广州医药IPO折戟,又或者是2024年以来高层管理动荡、业绩下滑等,都预示着白云山的发展,或许并不顺利。
要知道,白云山早在2001年就登陆A股资本市场,与云南白药、片仔癀并称国内中药快消“三剑客”,营收规模在业界也首屈一指。
那么,20多年过去,白云山为何“沦落”至此,其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又带给行业什么样的启示?我们抽丝剥茧、寻根溯源,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中药企业集体承压,白云山难以独善其身
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中医板块集体承压。在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相继披露后,同花顺中药板块72家企业中,仅37.5%的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家企业前三季度业绩承压。
报告期内,以白云山、健民集团、太极集团为代表的多家中药龙头企业净利润下滑,尤其是第三季度降幅较大。据分析,中药材涨价、中成药集采、消费不景气是该类企业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白云山,2024年前三季度,白云山实现营收590.6亿元,同比微增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59亿元,同比下滑16.68%。这也意味着,白云山前三季度,交出的是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
单看第三季度,报告期内,白云山录得营业收入180.17亿元,同比下降1.08%;而净利润6.09亿元,同比下降37.82%。对于该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白云山公司表示,业绩下降主要受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及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
实际上,白云山的业绩下滑,早有预兆。早在2021年,作为国内首个万艾可仿制品,其男性健康拳头产品的毛利率高达91.28%,足以与茅台比肩,其销售量更是高达9849.82万片,为白云山贡献了近10亿元营收。
也正是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白云山喊出了迈向“千亿市值俱乐部”的宏伟目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白云山该款拳头产品次年的销量、增速都双双出现了超10%的下滑。随之而来的,也是其连续10年增长的净利润,开始出现下行拐点,公司市值也一再缩水。截至11月14日收盘,白云山474.41亿元的市值,与其千亿市值的目标,已经渐行渐远。
对于其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一些券商机构分析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其核心产品不再畅销,“拖累”了其整体业绩水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国内超二十个同类制品厂商外,海外生物科技企业,也是其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一手好牌,却没有打出“王炸”
实际上,作为中药三剑客之一,白云山曾经也头顶“老字号”的光环。而且,从公司整体业务布局来看,旗下经营板块包括“大南药”“大商业”“大健康”“大医疗”,范围甚广。可以如是说,白云山手握一把好牌。
不过,相比发展这些传统产业,白云山似乎更加偏爱通过“贴牌”躺赚的生意。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这种方式,白云山每年可以躺赚超亿元。而且,该板块的业务正在高速发展,甚至成为白云山各大业务板块中,成长最快的业务。
不过,贴牌“收费”的商业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甚至让白云山屡陷品牌信任危机。各种关于其贴牌产品涉嫌虚假宣传、传销的事件,也经常让白云山背上骂名,甚至被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值得一提的是,在控股股东期望甚高的大南药板块,有12家中华老字号药企。其中21家制药历史在百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然而,传统的老字号中成药市场反馈不佳,其大南药板块的营收增长,也有些差强人意。
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除去主打男性健康的“明星药品”的销售额,大南药板块营收分别为108.97亿元、93.66亿元、98.01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个位数,2020年更是出现负增长。此外,12家中华老字号,也没有为白云山的业绩做出多少贡献。
例如,以陈李济为代表的400年历史老品牌,虽与同仁堂齐名,但是市场反响却远不及同仁堂。横向对比其研发费用,白云山也同样不敌同行。
近年以来,白云山的研发费用,甚至仅为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的一半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云山在广告营销方面却毫不吝啬。
例如,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进一步增加,其中广告费宣传突破10亿元,平均每天狂砸近300万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再度下滑的研发费用,已减少至8亿元以下。
与此同时,2023年,白云山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而2022年,公司资本化研发投入为2.5亿元,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例为23.53%;2023年,白云山资本化研发投入为7004.9万元,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例下降至8.22%。
由此可见,手握众多百年老字号品牌的白云山,并没有将一手好牌打出王炸的效果,而是在整体业绩方面有些差强人意。尤其是在其“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策略下,也让资本市场对其信心开始动摇,股价与市值也一再缩水。
高管动荡,白云山恐难走出困局
除了业绩下滑让人揪心外,白云山的高层管理频繁动荡,也让投资者充满担忧。
2024年7月中旬,据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白云山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李楚源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委员会主任的职务。
此后的9月初,白云山又披露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张春波辞职报告。报道内容显示,因个人原因,张春波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预算委员会委员等任何职务。
高管频繁变动,也为白云山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要知道,目前的白云山,业绩增长承压,正是公司扭转业绩颓势的关键时期。商业巨轮缺少资深舵手的潜在危机,不言而喻。
以2024年上半年数据为例,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微增2.68%至410.4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31%至25.50亿元。
而分业务板块来看,除了大商业板块收入保持增长外,大南药、大健康板块营收均同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以上三大板块的毛利率就开始明显下降,均同比减少了1个百分点上下幅度。最终整体毛利率为19.0%,较上年同期下降1.83%。
与此同时,由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购买原料及药品支付现金增加,公司期末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出逾20亿;而且,公司期末短期债务合计逾百亿,公司债务结构主要以短期债务为主,而白云山的现金短债比也较2023年末走弱。
更为致命的是,2024年第三季度,这样的颓势并没有好转的迹象。白云山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7.70%,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57%,较上年同期下降1.18个百分点。
从单季度指标来看,下滑趋势更为明显。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4.75%,同比下降3.6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45%,较上年同期下降2.08%,较上一季度下降0.07%。
这也意味着,白云山过去的高毛利时代,已成过往,而其盈利能力也在明显下滑。
除了业绩波动、高端动荡外,白云山也频繁因为触及监管红线,而引发投资者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通报了李楚源执掌白云山十余年期间,对白云山旗下天心制药、白云山制药总厂等三家企业虚增原料药价格、虚抬药价套取资金有关情况,李楚源也因此被查。
此后,白云山官方也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澄清。虽然真相为何,三言两语难以说清,但是由此足以说明,在医疗反腐大潮之下,业绩出现颓势的白云山,也面临公司合规等内部经营管理的挑战。
而随着其公司多位核心人物“出走”,白云山未来的发展将会如何,也将充满了变数。
结语
作为与云南白药、片仔癀齐名的中华老字号。白云山在中药行业拥有的优势,不言而喻。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手握一手好牌的白云山,却并没有拿出“大杀四方”的势头。以至于其此前定下的千亿市值目标,几乎成为泡影。
而在二级资本市场,白云山的市值,也不及云南白药的二分之一,仅为片仔癀的三分之一左右。
因此,无论是横向对比同行的品牌价值,还是纵向对比其历史业绩,白云山恐怕都难以高枕无忧。
期待这个昔日头顶众多光环、手握诸多优质资产的白云山,能够早日重振雄风,实现其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