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不止,酒店机器人一哥“草船借箭”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5蛇年春晚宇树机器人的亮相,引发了全球各界热议。尤其AI的出现,让机器人赛道再度迎来热潮。近期,生产酒店机器人的云迹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冲击“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其实早在2022年初,云迹科技就与中信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计划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如今弃A转港,云迹科技目的很明显,就是借港股上市热潮和18C特专政策提升闯关概率。
此次云迹科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提升AI实力,进一步推进商业化落地。想法虽好,但近些年机器人赛道冰火两重天,有AI加持的云迹科技能打动投资者赢得市场吗?
营收大涨,负债压身
二十多年前,工业机器人还只是个概念。2014年的“用工荒”让我国工业机器人赛道进入爆发期。正是看到机器人市场的广阔前景,拥有多年工业自动化经验的支涛在这一年成立了云迹科技,专注酒店机器人的研发制造。
经过十年的发展,云迹科技早已站在了赛道前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在机器人智能体市场拥有可适应三维多层空间的机器人企业中,云迹科技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和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均为全球第一。
从2016年卖出第一台机器人,到如今年销超8000台,云迹科技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2024年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68.6%。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高达23.2%。
在酒店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云迹科技营收进入了高增长期。这是其获得众多资本青睐的原因之一。从2014年7月至2021年12月,云迹科技先后完成了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联想创投、沸点资本等多家知名VC。
不过虽然跑出了速度,但在盈利方面云迹科技却差强人意。2022—2024年,其累计亏损超8亿元。尽管随着销量的上涨,亏损幅度逐年收窄,但细究之下,云迹科技盈利能力提升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节衣缩食”。
自2022年初传出IPO消息后,云迹科技便开始陆续裁员。2024年其员工成本为1.3亿元,相较2022年减少了7038万元。2022—2024年,期间费用由2.78亿元降至1.72亿元,换来了 1.06亿元的盈利空间。
对于成本费用减少,云迹科技在招股书中给出的解释是优化劳工结构、提升经营效率。确实精简人员让云迹科技看到了盈利的希望,但降本的背后也说明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截至2025年1月31日,云迹科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1亿元,而流动负债总额为20.22亿元,其中赎回负债高达18.8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根据3月份订立的补充协议,如果在18个月内云迹科技不能上市,投资者将恢复赎回权。
也就是说,如果上市成功,庞大的流动负债会自动转化为权益,对资金并不产生影响。一旦IPO失败,那么就需要支付投资者的本金及利息,但关键是仅1亿多元的账面资金显然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机器人本来就是烧钱的赛道。投资大、回报慢一直以来是行业的痛点。即使云迹科技能够闯关成功,解决了资金缺口,其后续发展依旧步履维艰。
生态单一,场景受限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服务机器人在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大放光彩。疫情期间华住、开元、康铂等酒店企业纷纷采购云迹科技产品,让其生意迎来了转折点,加快了商业化落地,同时证明酒店机器人这条路的可行性。
在创业初期,云迹科技选择从酒店下手,一方面因为国内酒店数量众多,商业沃土活力十足,另一方面酒店行业的标准化和机器人的逻辑准则非常契合。
云迹科技的快速成长,有天时之因,还在于精准的市场观察。不过虽然事业步入正轨,但想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云迹科技还要解决诸多难题。
首先就是产品内容不够丰富,而且上下代产品还没有做好交接棒。目前云迹科技的主要产品为YJ系列机器人,有格格、润和UP三大类别。其中润是首代送物机器人产品,格格是2021年推出的升级款,UP是2023年发布的第三代复合多态机器人。
2022—2024年,润系列销量由2881台降至1255台,格格系列从1326台增长至6358台。说明一二代产品实现了快速交接。而最新产品UP系列近两年销量只有864台。很明显,作为最新技术结晶的UP机器人遭遇了阻力,仅靠格格一个系列还不足以支撑云迹科技的未来。
其次,服务机器人可以实现引导、送餐、运输、清洗多种功能,在政法税务、银行医院等场所都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尴尬的是,目前云迹科技的产品还只局限在酒店领域。
截至2024年底,云迹科技积累了超34000名客户,其中酒店客户超过3万家,医院客户仅为100多家。报告期内,酒店场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70.1%、95.1%及83%。
和酒店深度绑定,对于云迹科技而言,有利有弊。近年来我国中高端酒店连锁化率持续攀升,智能运维成为趋势。但是酒店需不需要机器人还充满着争议。疫情期间,酒店采购机器人是为了刚需,疫情过后,酒店更多是通过机器人彰显差异化服务。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三代UP系列销量遇冷。酒店首先考虑的是科技感,其次是机器人的实用性。而新产品、新技术就意味着价格昂贵,酒店向来最注重经营成本,只要能引来流量,并不会关心产品功能的多少。
所以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性价比高的格格系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旧是酒店企业的最爱。那么云迹科技推出UP系列的目的是什么?显然是为了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
“UP”能否换来“钱景”?
近日知名投资大佬朱啸虎的人形机器人泡沫化言论引起了诸多争议。其实不光是人形机器人,整个机器人赛道尽管火出了天际,但商业化落地始终是个大难题。即使技术成熟商业模式跑通,蜂拥而来的玩家也会让赛道瞬间变成红海。
云迹科技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是来自外部竞争。近些年,优地、普渡、远鲸、穿山甲、九号等企业都在大力布局服务机器人。而且这些企业背后都有顶级资本的支撑,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影响力正在削弱。
例如2023年高仙机器人与汉庭酒店在智能清洁管理层面达成深度合作;另一家服务机器人公司擎朗智能先后拿下了东呈、华住、温德姆等多家酒店客户。
为了应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云迹科技只能用降价守住优势。2024年格格、UP、润三大系列每台平均售价分别为2.09万元、2.23万元和1.31万元,相较2023年降价幅度分别为16%、58.8%和36.4%。
尤其UP系列刚推出一年,价格便直接腰斩,表明云迹科技下了大决心去推广复合多态机器人。相较于格格这类送物机器人,UP系列机器人形态多变,可以按照功能自由组合,并且能和各种AI应用融合,轻松解决多场景多任务需求。
说得更通俗些,复合多态机器人是依托AIoT技术打造的生态“智能体”。尤其随着AI大模型的出现,机器人集体“进化”,云迹科技UP系列机器人在医院、工厂等领域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由于“百变”特性,云迹科技更能发展配套生态产品,开辟出另一条盈利之路。UP机器人的商业模式理论上完美无瑕,但并不意味着能顺利落地。
复合多态机器人需要融合路径算法、自适应控制、AI处理、模块架构等多种技术,考验的是企业的科研力量。然而云迹科技的研发投入算不上优秀。2024年研发开支5738.6万元,同比下滑17.36%,研发占比由2022年的42%下降至23.4%。
事实上在软件层面,云迹科技大多采用外部合作方式。尽管能节约研发时间,快速地商业化落地,但众所周知不管是工业机器人还是人形机器人最终比拼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
更深一步讲,机器人公司想要获得高利润,依旧是靠软件算法。所以云迹科技摆脱“酒店机器人”束缚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智能大脑”。
结语
政策利好下,机器人赛道迎来黄金期。不过风口越盛,风险同样越大。云迹科技尽管坐上了“酒店机器人”赛道的第一把交椅,但是随着玩家的不断涌入,市场地位并不牢固。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服务机器人赛道同质化十分严重。云迹科技的复合多态机器人创新十足,不过新事物的商业化落地从来都不是易事。只有掌握独门秘技,云迹科技才能敲开新市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