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报研发新进展,看知行科技“AI+汽车+机器人”终极生态
当特斯拉FSD入华引发鲶鱼效应,当国内车企掀起“智驾平权”浪潮,智能驾驶赛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飙突进。
在这场决定未来出行格局的竞赛中,知行科技交出了一份极具行业观察价值的成绩单。2024年,知行科技交付22.7万套智驾方案创下同比75%的增速,全年获得包括吉利汽车、极星、奇瑞汽车、东风汽车等知名OEM客户及数个造车新势力的35个新定点函,累计获得65个定点函,全年订单蓄水池再次扩张。
这背后,是知行科技接连攻破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芯片国产化、低算力芯片BEV模型量产以及车企出海核心供应链等难关。
在全民高阶智驾元年,知行科技用领先的技术成果与工程化能力,向市场展示了中国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与商业双重突围的正确姿态。
车企决胜智驾关键期,知行科技技术再升维
2024年起,在智能化技术迭代与成本压力共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
头部车企希望通过“技术降维+成本管控”双轨战略构筑护城河,而智能化转型与智驾技术下放成为突围关键。这也成为供应商发展中的又一次大考。
2024年,知行科技实现营收12.48亿元(人民币,下同),核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实现收入约11.93亿元,总体上保持稳健态势。
我们注意到,知行科技全年新定点项目大幅增加。在全汽车行业力图降本的情况下,知行科技抗住了业绩波动的压力,快速抢占主流车企定点。
细究商业化亮眼表现的原因,财报里一个关键变量揭开了真相。在汽车产业降本压力下,知行科技依然在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达2.81亿元,同比增加29.56%。
重视研发投入带来了高效的迭代节奏,让知行科技保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首先,在车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下,知行科技进入中国芯片、国际芯片双线并行的阶段。公司持续完善基于国产芯片的产品线,比如已量产基于地平线征程3芯片的iDC300域控平台、iFC3.0智能前视摄像头。同时基于地平线征程6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已经获得头部车企的量产定点,预计会于近期投入量产。2024年,公司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iDC100和iDC300实现显著增长,由2023年的1396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9377万元。
在此基础上,“技术升维”推动产品性能上限大幅提升,更是知行科技持续收获新定点的核心原因。
在“智驾平权”时代算力与成本的平衡、性能与量产的对撞中,知行科技进一步打造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目前已获得头部车企的量产定点。同时,知行科技成为全球首个在TI TDA4芯片部署BEV技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4月,首款搭载知行科技iDC 500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的主流国产车型正式上市,成为业内少数在中算力平台上实现量产的高阶智驾域控制器。这也是全球首款在瑞萨V4H计算平台成功部署量产BEV+OCC感知算法的高阶智驾解决方案。
中小算力平台的高性能智驾方案,以及开放灵活的全栈服务,有望让知行科技拿下越来越多主机厂定点项目。
当然,从技术成果到量产交付,这个过程中包含的工程化能力也是知行科技推进商业化的关键因素。
自“双芯并行”以来,知行科技快速实现基于国产芯片的自研产品量产交付,在先进算法层面,公司也已实现BEV+Transformer功能量产化部署,促进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发展。
纵观2024年,知行科技实现了技术升维与量产落地,不仅在智驾平权重塑产业格局的机遇中站稳脚跟,更是走向了科技创新的复利之路。
“AI+汽车/飞行汽车+机器人”,加速构建全球商业新蓝图
随着中美科技竞赛加剧,智能驾驶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战场,更是国家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过50个城市出台了智能驾驶试点示范政策。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这一背景下,产业智能化加速已是必然。而在关税风暴中,车企为了供应链自主可控,必然下决心实现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
如今,知行科技快速完善了基于中低算力国产芯片的高性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降低了对高算力芯片的依赖,契合中国车企对成本控制的需求,有望助力车企智能化升级。
近期,某中国头部车企就与知行科技达成了新定点项目,该定点车型截至2024年累计销量超20万辆,将搭载知行科技全栈自研的小算力 BEV 高性能泊车解决方案,覆盖插混、燃油不同动力形式,实现车辆智能化的油电同享。
与此同时,放眼全球,知行科技的策略既契合了当前国内车企出海趋势,也满足了海外主流车企普及智驾的需求。因此,知行科技的全球化布局有望持续提速。
在美国对等关税下,中欧双方加大合作,中国车企有望向这一重要市场加大投入,加快欧洲建厂进程,欧洲车企也会更多考虑中国供应商合作。
这一趋势下,智驾供应链将迎来新的扩张机会。
作为智驾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知行科技从去年起进一步加强了德国子公司的能力。财报显示,知行科技帮助多家中国车企通过了GSR法规认证,标志着公司的产品已经完全符合出口欧盟的要求。同时,公司也拓展了国际客户版图,已获得欧洲某车企项目定点,为其提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今年上海车展上,知行科技与马来西亚头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Delloyd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在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的优势资源,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进包括组合辅助驾驶在内的多种智能化产品在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市场的发展。
从国内敏锐抓住车企技术降本需求,到助力中国车企出海,拓展全球化版图,知行科技在汽车智驾领域的布局显著提升了业绩潜力,预计公司将随着智驾普及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知行科技显然还不满足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正从汽车产业向新兴赛道拓展,构建更深的业务护城河。
一方面,知行科技卡位飞行汽车,切入到万亿级低空经济。2024年上半年,公司就公告将为“国内某知名飞行汽车公司”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公司瞄准了机器人领域,今年3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业务覆盖多种类机器人、核心软硬件等相关业务。
这两大领域无疑都是产业与政策共振的新兴蓝海领域。且飞行汽车与具身智能共同特征是与自动驾驶系统技术通用性强,可以高度复用知行科技在环境感知、多模态决策算法、感知硬件等核心技术模块的积累。
这意味着知行科技将大幅降低跨领域研发成本,而“AI+汽车/飞行汽车+机器人”的生态协同也将促进研发成本分摊,提升规模效应。
总之,回顾整个技术与商业布局,不难看出,从技术升维,到全球落子,再到生态布局,知行科技凭借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理解,提前布局不同赛道,有望进一步拓深护城河。
尽管知行科技仍处在业务的高速扩张期,背负不小的研发压力,但是随着大量新定点项目显著提升商业化能力,新兴场景需求释放,公司可能加速实现规模化收入。届时,每一份研发投入都将转化为更多的业绩增量。
结语
智能驾驶是中国科技产业从“跟随”到“并跑”甚至“领跑”的缩影,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推动中国占据未来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制高点。
通过创新、出海与生态协同,知行科技有望在智能驾驶领域聚合优势技术,为全球交通变革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
最终,智驾平权带来的红利,以及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业务创造的增量,也将反映在公司后续估值变化中。
来源:港股研究社